土地流转,“转”出致富新路

24.11.2014  19:28

灵界村村民家门口打工,忙着补种辣椒苗。 记者 陈昌波 摄

  本报记者 陈昌波 通讯员 陈因文

  把连片坡地统一承包出去,村民当“地主”收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赚劳务费——雷州市唐家镇灵界村农民就摊上了这样的好事!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对口帮扶灵界村的广州广日集团因地制宜,以产业帮扶为突破口,引进农业企业,打造800亩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带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

  依托资源引来“金凤凰

  近日,记者在灵界村看到,平坦宽阔的坡地上,塑料管网纵横交错。移栽不久的椒苗已返青,茁壮的茄苗郁郁葱葱;还有圣女果、小南瓜正在舒根长叶,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百余民工在田地里来回穿梭,育苗、施肥、浇水……忙得不可开交。

  灵界村位于唐家镇东北部,人口3381人。当地群众主要依靠种植甘蔗为主,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共有贫困户140户。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由广州广日集团对口帮扶该村。

  “这里的发展落后,归根到底是农业产业落后。”来自大都市的80后驻村干部郑贵生,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一语道中了“穷根”所在。为此,帮扶单位决定以灵界村为试点,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引进现代化企业发展高效农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今年年初,灵界村经过充分酝酿,将原先零散分到村民手中的800多亩连片坡地收回,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统一承包给雷州市绿苗农业发展公司。绿苗公司老板为浙江人,长年在雷州种植大棚西瓜,拥有较强的技术、资金等优势。包下坡地,公司便开始整合平整土地,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引进优良蔬菜品种,打造起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种植基地。

  土地流转“”来高收益

  通过土地流转,灵界村村民不再需要承担种植风险,在稳拿租金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到蔬菜基地打工赚钱。因为在土地承包过程中明确规定,蔬菜种植基地的用工,“我们几乎天天出工,一天工钱80元。一个月下来,少说也有2000元。”正在椒园里补苗的一名妇女欣喜地告诉记者,在家门口打工就是好,既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又能照顾家庭。

  谈及土地流转的好处,村干部李春美滔滔不绝。其一,之前这些坡地都是用来种蔗,刨去成本及砍蔗费用,所剩无几,而现在什么都不用做每亩地也能收入400元,这收入比种蔗还要高。其次,蔬菜种植基地一天的用工量保持在100人左右,高峰时达到200多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只要坚持出工,基本能实现脱贫。其三,村民在打工过程中学到了先进技术,转变了思想观念,为今后发展高效农业打好基础。其四,绿苗公司前期在水利设施方面投入很大,在7年承包期满后,将给村里留下一大笔“财富”。其五,数十年来这里的坡地都是种植甘蔗,土壤已经老化,甘蔗产量较低,通过种植蔬菜,使土壤结构得到改良。

  示范带动作用见效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蔬菜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历来没有冬种传统的灵界村群众也纷纷效仿,种植起小南瓜、圣女果等经济作物。

  “目前灵界村已种下小南瓜60多亩,圣女果近40亩,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村干部何位龙欣喜地说,“辖下的几条自然村都主动地到外面‘招商’,试图引入种植公司,效仿灵界村进行土地流转。”对此,村干部纷纷表示,这是帮扶单位为他们贫困村带来的新变化。

  据何位龙介绍,广州广日集团帮扶该村以来,共计投入帮扶资金近16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教育创强、发展集体经济、农技培训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并在灵界村掀起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潮。

  “我们将铺设5.5公里硬底化村道,建设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和篮球场,全面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何位龙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该村已自筹资金80万元。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该村外出人员纷纷慷慨解囊,不断地为村庄的建设添砖加瓦。“加上驻村单位的帮扶,我们有信心打造出一个宜居宜业的新灵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