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色章山非常诗画 探索松阳章山村游记

08.09.2015  18:55
有朋友介绍,松阳县裕溪乡章山村是一处令人向往的艺术养生福地,它“诗意、绿色、古朴”,并吟咏了一首七绝:“晨曦云彩土楼隐,碧水无弦万古琴。章山周围的山是峥嵘错落的,绿色的,从火成岩中挤出来的山泉水,清澈甘洌,泉池一眼见底,微风拂过吹皱一池泉水。

原标题: 土色章山非常诗画 探索松阳章山村游记

  有朋友介绍,松阳县裕溪乡章山村是一处令人向往的艺术养生福地,它“诗意、绿色、古朴”,并吟咏了一首七绝:“晨曦云彩土楼隐,碧水无弦万古琴。不墨青山无限画,景馨梦醉忘归心。”章山真是如此似诗如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探寻与感怀。我的心灵早受渲染,欲去寻找一个探索章山的梦。

  据记载,章山村的吕姓子孙是秦始皇国相吕不韦的后代。很久很久以前,章山附近郁郁葱葱的密林中,深藏着一座古刹,晨钟暮鼓,香火缭绕,香客云集,鼎盛一时,叫章山寺,章山村因此而得名。风霜雨雪,沧海桑田,章山寺早已倾圮,多少故事都已淹没在废墟中。清康熙年间,章山村先祖吕祖富受高人的点拨来到此风水宝地搭寮安居,繁衍生息。光阴竞逝,世事变迁,形成了今天的章山村。

  章山,是个畲汉多元文化的交融地,畲族文化,油茶文化,耕读文化,古村落文化……它们凭着自身优势,分别绽放着绚丽的光彩。豪放的畲歌在新渡坑唱响;戴头饰的畲姑在岭脚舞动着彩绸;挑夫的脚印在油茶古道无穷无尽地延伸;朗朗书声在“儒雅崇德”的传承中结出累累硕果;立在冬天的霜里与春天的花里的泥屋释放出诱人的芬芳……

  在50省道的岭脚村一处叉路口沿山逶迤向上1.8公里,就到章山村外,映入眼球的是《裕溪之歌》唱词中提到的白鹭河飞瀑,带着它的几份牛气直泻而下,发出哗哗巨响,溅起细珠成雾,四处弥漫。瀑布泻口内一方莲花池塘,被郁郁葱葱的巨大乔木林簇拥着覆盖着。一群在松阴溪芳草洲饱食后的白鹭,掠过头顶,顿时被浓密的树冠淹没。这不正是“一帘雪浪惊白鹭,数嶂青林映翠莲”的绝妙意境?

  高大的乔木林,村人叫风水树或水口树,它把风水围住不让外流,护佑着村黎世代吉祥。村口那棵硕大的木樨,宛若站立着在欢迎贵宾的到来。不远处被密林掩盖着的大王庙,马头粉墙,青瓦人梁,庙内香烟袅袅,留下许多善男信女拈香拜佛的遗痕。伫立高处远眺,“南览群山千里黛,北通古道万家欢”的山景宛在眼前。细观村庄,错落排列着幢幢泛着土色的老屋,呈现一派古朴景象。那一处“”字形建筑别具心裁,被众土屋簇拥着,犹如众星捧月;一泓碧水潺潺作响,挨村流淌,真有“绿水无弦万古琴”的感受。走近村落,仿佛传来古代学子诵读《论语》的朗朗书声,让人宛若置身于“土楼错落书声起,花径纵横莺声悠”的意境中。跨入大屋,那些雕花牛腿、拱斗雀替,仿佛是历史老人穿越时空隧道向我们走来,他们在诠释着清代大屋的凝重、精美。

  章山周围的山是峥嵘错落的,绿色的,从火成岩中挤出来的山泉水,清澈甘洌,泉池一眼见底,微风拂过吹皱一池泉水。村里村外,空气沁人心脾。有道是“仁者乐山仁者寿,智人悦水智人怡”。章山的一步一景,一家一园都是绿色的。章山会令你卸却疲惫,消除烦躁。如诗如画的章山村,是都市人安顿心灵的“后花园”。

  章山村是传统的、古老的,泥屋透出缕缕土的香气,先辈们在这泥屋里胼手胝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育着子孙从这里走出去,又回到这里,抚慰额头上布满沟痕的老一辈。章山的环境寂静,外地人走进村里,犹如回到外婆的家,温暖舒畅。章山人就在历史车轮中欣赏着山乡美景,平平淡淡地生活着。

  章山是迷人的,艺术的,诗意的。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灵性,蕴含诗情画意,春天里的花红柳翠,莺飞草长;夏季的荷塘月色,农耕田歌;秋天的果垂枫红,栗张柿黄;冬季的俏竹弯腰,冰雪雾松,含简约之美,本真之美。那些土楼传情,廊桥遗梦,花前月下,花黄骨瘦等情景都充满诗性,富有诗意,也都是文学家赋诗吟词的重要源泉。艺术学子发自肺腑的称赞是这样的:“土色章山,是个艺术的世界。”这样的赞扬,符合“土楼画醉三千客,山水滋沁九百儒”这副楹联的意境。这也就是“土色章山,非常诗画”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