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幢,体验老广州的色香味

15.07.2016  02:10

    大洋网讯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一段的故事,对于亲历者是切身的喜悦和刻骨的记忆。曾几何时,珠江北岸是一个名利场,珠江南岸,却是一首田园诗。

蒙圣里,顽童们在古老的麻石街上奔跑玩耍。梁钜聪 摄

    老广州喜欢把珠江之南叫做“河南

    古老的河南地,有个地方

    红棉如火,古榕绿荫

    钟声古刹氤氲三百多年

    它叫海幢

闹市中,古刹竹韵幽钟。曾奇怪 摄

    地理坐标

    位于海珠区西北部,北临珠江,与滨江街相邻;南至海珠区妇幼医院;东到小港路;西与南华西连接。

    前世今生

    你可能不知道,海幢原为海珠三大区之一,那是还没有“海珠区”这一说法。据《广州海珠史话》记载,民国年间,河南镇划分为海幢、蒙圣、洪德三区。20世纪50年代,“河南镇”合并为“河南区”,1960年8月“河南区”改名为海珠区。1998年5月,宝岗街、海幢街、跃龙街合并而成为现在的海幢街。

    家庭成员

    囊括了寺前、宝玉直、南华中、南村、百睦、蒙圣、永龙、堑口、宝贤、杏坛、福仁、同庆、仁厚直、宏宇十四个兄弟社区。

骑楼下,人来人往。曾奇怪摄

    走在海幢的寻常巷陌

    昔日的小桥流水晨钟暮鼓

    还有世界富豪的宅邸大院

    阐述着这里的深厚内涵

    婚纱街的姹紫嫣红

    同福路上的舌尖“小岭南

    交织出一个“色香味”俱全的海幢

   

古宅中,慢移莲步。小豆摄

    色 婚纱街里流光溢彩

    穿梭在海幢蒙圣、永龙社区的狭窄古巷

    或是驻足在四通八道的江南大道北

    总叫人心波荡漾

    单是看着橱窗里的旗袍

    就能想象到一个姑娘

    眼波琉璃,轻盈浅笑,款款而来

    蜿蜒小巷里,随处洋溢着喜庆。小豆 摄

    婚纱街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

    由老华侨带动起来

    起初只有零零落落的几家手工作坊

    后来效仿做起婚纱的店越来越多

    现在已经成为广东最大的婚纱专业综合市场

附近的婚纱一条街让不少家庭都做上了婚纱生意。梁钜聪 摄

    这里大大小小的店铺不下4000家

    婚纱摄影、相册、摄影器材、珠宝

    各种婚庆用品应有尽有

    承载了许多新人对婚礼的想象

这里也被称为 “幸福街”。小豆 摄

    香 老宅寺院古今兼美

    若说你不识海幢街,但不可不识海幢寺

    海幢寺始建于明末

    原为十三行富商伍家私家园林

    当时名字叫福场园

    1929年辟为河南公园

    1933年更名为海幢公园

    如今已经“寺园合一

    是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

   

古刹中,香客不断。曾奇怪 摄

    海幢寺虽然年轻,却富有个性

    缭绕的香火

    慵懒散淡的人们坐在石凳上休憩

    诵经声夹杂着游人的笑声

    婉转的鸟语伴随着缓缓的脚步声

    佛家精神和平民凡俗

    若即若离却又亲近和谐

寺院内,老人围坐对弈。蔡晓素 摄

    一墙之隔,拔地而起的商业高楼之下

    是错落有致的古居民宅

    曾经繁华似秦淮的漱珠桥

    名媛宅邸聚集的溪峡街

    犹如沧海明珠散落其中

伍家宗祠旧址。小豆 摄

    味 追寻舌尖“小岭南

    在海幢,寻常食肆隐藏在路边

    窄巷中,肠粉、炖汤、清粥、云吞面

    应有尽有

    用舌尖来感触广州味道

小吃也是老广州的味道。蔡晓素 摄

    同福路上

    红砖碧瓦的老骑楼

    阡陌交错的林荫道

    芬芳甜品、安乐炖品

    熊记鸡粥、森记煲仔

    ……

    一家家广州老字号历久弥新

    小市民过着悠然自在的生活

    不会被时代前进的步伐所遗忘

食肆林立的同福路。曾奇怪 摄

    一段视频,带你领路色香味俱全的老广州!

    微社区e家通海棠花开记者 蔡晓素

    视频 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