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21.12.2021  11: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的。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纵观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1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在2021年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理想,也与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相一致。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从主体上看,共同富裕不是局限于总量的增加或绝对平均的状况,而是全体人民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从时间上看,共同富裕不是严格的同步富裕,而是有条件地允许先富后富的时序差异;从效果上看,共同富裕不仅要保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还要让参与者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创共建”;从内容上看,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富裕,也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贯穿在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容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丰富发展。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领导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打碎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基础,建立起人人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社会基础和政治条件;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重整山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着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立足时代环境和发展条件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平等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上把“共同富裕”上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为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发展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谋篇布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克服新冠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的不利影响,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摘帽、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为新征程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打下良好基础。   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表明推进共同富裕不再是一个远景目标,而是要有见到实效的切实举措。在这一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要求更加注重发展共享、更加注重分配公平、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调动各方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共同富裕这个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取得共同富裕的实质效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2     坚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把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努力的信心和决心。100年来,我们党披荆斩棘,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不断解放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全方位现代化。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步逻辑真切地表达出来,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成为现实。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国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立足新的起点,要稳步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形成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和制度基础,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3     在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现实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促进共同富裕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长期政策。如何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在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现实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路径,是新征程上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所在。我们应当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在我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消除了绝对贫困之后,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通过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高品质的生活。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区域间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仍需改善,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围绕“两高三均衡”这个核心,注重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并进,聚焦区域、城乡、收入比较均衡。在收入水平方面,以创新推动更高质量就业,鼓励多要素参与分配,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形成机制。在分配结构方面,进一步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发挥好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调节作用,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不仅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做好”,把“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在基本保障方面,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从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做起,不做超越发展阶段和财力水平的事,做到全覆盖与保基本并重,锲而不舍推进民生保障事业持续发展。在价值观念方面,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树立“共同富裕”的社会观念,一方面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公平公正、追求共同富裕的良好风气和氛围,另一方面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扭转以往用“收入”衡量“富裕”、以单一的物质条件来界定财富的标准,将精神追求、美丽环境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纳入共同富裕的考量之中,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评估“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   百年大党彰显历史底气,千秋伟业永放时代光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锚定共同富裕的方向不动摇,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国家。    (作者 袁航, 系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