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邀社会各界为地铁运营安全献计

19.06.2014  10:41
今年3-5月,部分城市地铁频发因打架、乘客晕倒等异常情况引起乘客恐慌件,给乘客的安全出行和地铁的正常运营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举全社会办量,共同维护公共安全,昨日,广州地铁总公司组织召开“如何有效应对和避免异常情况引起的乘客恐慌事件”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座谈会,邀请了市民文明督导员、地铁服务督导员、地铁义务安全员等乘客代表,部分地区新闻媒体代表,市教育局、广雅中学、华侨中学等教育系统代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家,以及省应急办、市综治办、市应急办等省市政府职能部门代表,为实现平安运营地铁献计献策。

 

打架事件易引起恐慌

今年3-5月,广州地铁出现了多起乘客恐慌事件,绝大部分发生在列车上,其中近半因乘客打架引起。这些事件对地铁正常运营秩序产生不良影响,如五号线西村站防狼剂事件造成最大晚点563秒。一些事件也造成部分乘客在拥挤中受伤,对乘客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据统计,2013年广州地铁发生的乘客打架事件中均无引起类似恐慌;而2014年3-5月发生的打架事件中几度引起恐慌。异常情况造成乘客恐慌的现象不仅在广州存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近期也出现了癫痫发作等事件造成的人员恐慌事件。如:6月5日,北京地铁国贸站乘客纠纷引起他人逆向奔跑导致现场混乱;5月25日,深圳东门地铁商铺一男子推翻货架引发他人奔跑致现场混乱;5月24日,杭州地铁列车一名乘客癫痫发作,引起乘客恐慌紧急拉停列车造成现场骚乱。

 

22 名代表提63条建议

座谈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22名代表畅所欲言,对引发乘客恐慌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客观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与会代表们主要从社会环境、乘客素质和加大应急预案等三大方面给出了63条意见和建议。

教育系统代表庄金兴、栾姝雅认为,地铁的安全教育不仅要从学生抓起,各企事业单位包括全市各单位同样也要进行宣传教育,加大应急演练频率,形成社会整体安全意识。

服务督导员梁小薇、毛尽忠和义务安全员郭谦骅则建议地铁方面增加应急处置宣传小册子,指引乘客正确应对恐慌,遇事第一时间向工作人员求助,提高乘客应急处置能力。

部分省、市新闻媒体代表则建议地铁方面在信息发布时,应全面了解情况并尽量发布详细信息,通过媒体的传播,让乘客尽快了解事件真相,避免以讹传讹。

来自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公共传播研究所的林景新教授指出,处理恐慌的背后应该是建立信任度,而信任的背后是基于信息对称、沟通和协作机制,建议地铁公司后续的举措能进一步让乘客“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

 

加强应急能力 落实各项建议

针对乘客恐慌事件,地铁公司已提前采取了三项措施防止恐慌。一是各车站加强了安全检查,全线网车站已投入359支手持便携式金属探测仪,对乘客携带的物品实施常态化安全检查;联合地铁公安分局,加大车站及列车的巡视力度。今年1-5月份,询问携带可疑物品人员256万人次,开包检查205万宗,发现易燃易爆危险品5617件,劝离乘客离站2525人次,移交公安处理43宗,保障了地铁安全环境。二是采取了分片包干,防控责任到人的模式,在地铁车站配置防护器具应急处突,今年以来,与地铁公安分局派出所联合开展3次演练,各地铁车站联合属地消防中队共同组织了29次消防及疏散应急演练,加强了各单位的联动作战能力。三是充分利用车站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官方微博微信、报纸、电视台、电台等各种媒体和方式,全面宣传安全文明知识和应急处置方法,通过提高乘客安全文明意识和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乘客恐慌的致因。

地铁公司副总经理何霖表示,广州地铁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也是受社会因素影响最大、最复杂、最不稳定的一项。对于社会各界提出的63条意见和建议,将认真梳理和研究,并反馈处理结果或措施,努力建立健全更加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共同来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

院士专家智汇“花城院士讲坛” 共话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
  8月5日,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讲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期讲坛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003013.广州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