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专家:不管是否进入活跃期都应做好设防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张素)5月12日是中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同日,尼泊尔发生里氏7.5级地震,波及中国西藏地区。此间地震专家呼吁,中国是地震频发国家,不管全球地震活动是否进入活跃期,都应做好设防。
中国大陆地震频发:每年遭受4次以上强烈地震袭击
据统计,中国大陆每年平均发生20次5级以上、3.8次6级以上及0.6次7级以上地震,相当于每年可能遭受4次以上强烈地震袭击。
“我国地震活动分布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说,中国大陆有30个省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个省份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12个省份发生过8级以上地震,“以往没有强震记载的地方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发生强震,比如青海和四川”。
专家解释,中国大陆地区地震频发,原因在于三面“受挤”,即北面有稳定的蒙古地台阻挡,西南部受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碰撞挤压,东部受到太平洋板块向西偏北方向的俯冲推挤,而这种与全球构造运动相关的长时期地质变动历史形成的三面“受挤”构造格局将始终存在。
全球地震活动活跃:中国大陆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期
尽管对于全球地震活动是否已进入活跃期,学界仍有争论,但显而易见的是,目前全球已呈现出类似于20世纪前半叶大地震多发的状态。
事实上,在当日尼泊尔发生7.5级地震之前就有学者指出,根据尼泊尔地震的断层错动和余震情况来看,尼泊尔地震能量完全释放还有个过程,意味着会发生更多余震。
需注意的是,20世纪数据显示,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次数占全球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约为全球的一半。中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所长张晓东认为,目前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与全球地震大震活动有着准同步演化的特征,“中国大陆进入了新的地震活跃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石耀霖亦称,一个大地震会造成周围地区应力场发生变化,“从目前的三维球形模型的并行计算来看,尼泊尔地震断层活动,造成西藏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的南北走向的正断层更加容易发震”。
中国综合减灾体系:不管是否在活跃期都应加强设防
专家介绍,中国应对地震灾害的综合救灾体系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等方面。
根据中国地震局统计,目前中国建成了3100多个地震监测台点,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地震观测网络。2014年,该局专门制定了全国7级地震危险区强化监视跟踪方案。
谈到地震速报进展,中国地震局地球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谭表示,“可以在地震发生的几分钟之内得到地震信息,预备建立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据悉,中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能实现地震自动速报,一般震后两三分钟内就给出自动速报结果,正式速报在30分钟内完成。
高孟谭认为重要的还在于设防,“根据各行业的抗震设计标准,房屋达到基本安全”。他说,地震专家会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推演破坏程度,提出加固建筑物,或在规划设计时规避活断层。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就开始全面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既把地上搞结实,也把地下搞清楚。中国地震局正在推广减隔震等技术应用,在云南、四川、甘肃、北京等地建成减隔震建筑3000多栋。该局同时完成59个大中城市活断层调查,下一步将继续开展主要活断层调查。
“此外,公众也需要知道地震来临时如何避险,地震过后该做什么。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高孟谭说。
自2002年建成首个应急避难场所以来,中国目前有各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近6000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