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广州的武术传承人:有人曾在泰国连赢10场黑拳

10.08.2015  10:57
花都藏书院村,洪拳第九代传人谭秋荣在武馆展示拳法。(合成图片)南都记者 林宏贤 摄 - 新浪广东
黄啸侠拳拳会副会长余毅山的弟子展示其拳法。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花都藏书院村,洪拳第九代传人谭秋荣在武馆展示拳法。(合成图片)南都记者 林宏贤 摄 黄啸侠拳拳会副会长余毅山的弟子展示其拳法。 8月5日,广州市花都藏书院村,洪拳第九代传人谭秋荣在武馆内展示刀法。

  1983年,余毅山去了泰国地下拳馆,十场“黑拳”打下来,拿着几十万泰铢奖金离开擂台。他“领悟”到,黄啸侠擒拿拳术的奥义“在于格斗、而不是比赛”,“只有在生死自负的角斗场上,才能体现黄啸侠拳术的价值。

  与大部分习武者强调“强身健体”不同,黄啸侠拳拳会副会长余毅山说,“练拳就是为了格斗,要打就要打赢。

  他年轻时,曾在泰国地下拳馆连赢十场“黑拳”,然后顿悟:“只有在生死自负的角斗场上,才能体现黄啸侠拳术的实战价值。

  但他更信奉“不争强、不好胜,一路沉默做人”,只有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能出手。

  洪拳第九代传人谭秋荣则低调得更为彻底。他做过货运司机,同事没人知道他会洪拳。他五六岁开始扎马,同学也不知道他会洪拳。

  他从来不说自己会武功。别人问起,也说不会。因为他担心“话自己识玩嘢(会拳术),惊人家有看法”。

  这些大隐于市的广州“侠客”们,平凡得就像隔壁村的阿伯,他们不靠拳头“吃饭”,有的开货车,有的当保安,有的从事房地产……

  近日,广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洪拳、太虚拳、黄啸侠拳法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许,住你隔壁的阿伯,就是大隐于市的广州“侠客”。

  黄啸侠拳:长得像黑社会老大的安保主管

  周日,海珠区晓港公园西门入口的空地,20多名年轻人在交流黄啸侠拳法。

  棍棒翻飞、搏击擒拿。

  这些都是余毅山的徒子徒孙。

  拳风刮面,振臂有声,嘴叼黑烟斗,鼻架蛤蟆镜……61岁的余毅山来了。

  余毅山作为黄啸侠拳拳会副会长,走到哪里都像“黑社会老大”。实际上,他的职业是大新路一物管公司的安保主管。

  与大部分习武者强调“强身健体”不同,余毅山认为,黄啸侠拳法的精粹就是格斗———“练拳就是为了格斗,要打就要打赢。

  “这是战争积累下来的搏击术的精华”。

  他说,1973年,他师从下放劳动的黄啸侠,学习铁臂擒拿手,黄啸侠拳法以实战搏击为主要目的,旨在短时间内将两至三个敌人击倒,因此,打法要求直击要害,眼睛、太阳穴、下体都允许攻击。

  1983年,余毅山在武警广州指挥学院担任正营级教官,向武警战士传授黄啸侠擒拿搏击术。由于实战价值大,如今仍有当年的战友、派出所的领导请他去帮忙训练民警和保安。

  然而,当下的年轻人热衷于学习空手道、跆拳道、泰拳等外来武术。余毅山认为,那些都是表演性质的“花拳绣腿”。

  他曾对同样标榜“黑、毒、狠”的泰拳感到好奇。

  连赢十场“黑拳

  早在1983年的春天,他亲赴泰国考察。

  他来到泰国南部一家地下拳馆,发现泰拳最大的威力源于用膝部和肘部进行攻击,几场“黑拳赛”看下来,他觉得利用中国功夫的以柔克刚、避其锋芒,再近身猛击,即为破解之术。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走上了地下拳馆的擂台,用黄啸侠拳对阵泰拳。

  结果让他意外。

  他在地下擂台上打了一场又一场,竟连赢十场“黑拳”,用黄啸侠拳法的推、挡化解了泰拳的狠击。

  拳掌结合的连续击打,令对手无法动弹。更让他惊喜的是,脱下了正规擂台的拳套,黄啸侠拳的拳、掌、勾等攻击手形变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十场“黑拳”打下来,他的投注额越来越高。最后,他拿着几十万泰铢奖金离开了地下擂台。

  更重要的则是武术上的领悟:他领悟到,黄啸侠擒拿拳术的奥义“在于格斗、而不是比赛”。

  “只有在生死自负的角斗场上,才能体现黄啸侠拳术的价值。

  不争强好胜,沉默做人

  由于杀伤力太大,余毅山不敢轻易授徒。

  他继承师父黄啸侠的遗训,三种人不能教:来历不明不教、品行不端不教、体格孱弱不教。“主要担心年轻人学会了之后去欺负人,甚至打死人”。

  余毅山经常将师父的遗训挂在嘴边:“不争强、不好胜,一路沉默做人。”强调要低调做人,只有忍无可忍,才无需再忍。

  在解放前,开武馆本是一条财路,但黄啸侠一生授徒无数,从未收钱,余毅山如今也坚持这种理念,因而一直未开办营利性的拳馆。

  现在,余毅山的儿子余智非也继承了黄啸侠拳法,今年大年初三,为了在公交车上保护妻子,手抱女婴的余智非,单手击倒两名比他高半个头的壮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