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提质增量 实现内涵发展

14.07.2014  11:59

  ●本报记者  钟智跃

  特约记者  钟思婷

  通 讯 员  曾  宇

  自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以来,兴宁优先投入促发展、布局调整促均衡、内涵发展创优质、打造品牌树特色,教育事业步入了均衡、优质、协调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持续发力,保持强势,各项指标实现了高位增长,取得了质的飞跃。

  重本上线率增幅跑赢全省

  在2012年12月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市”验收后的连续两年,兴宁市高考均呈现出高分尖子突出、重本人数猛增、质量同步提升的喜人局面。特别是今年高考,该市重点本科入围523人,比2013增加82人,增幅达18.6%,比2012年增加189人,增幅达56.59%。兴宁一中考生温馨妮以677分居广东省文科第四名。与2011年相比,今年全省重本上线率增幅为0.8%,而兴宁重本上线率增幅为2.1%,跑赢了全省1.3个百分点。

  兴宁一中继去年有两名考生考取北京大学后,今年温馨妮也即将被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录取。此外,兴宁一中分别有7名、31名考生进入梅州市文理科前十名和前五十名。在梅州市六个单科中,该校考生勇夺一金五银,其中语文科获第一名。全校2486名考生参加高考,重点本科、本科以上、专科以上入围率分别为19.99%、78.8%、99.4%,稳居梅州各县市重点中学之首。

  兴宁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是教育强市效应的直接体现,该局历来重视高中教育,加大对薄弱普通高中学校的指导,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内涵发展,注重从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投入6亿多元改善办学条件

  位于兴宁南部新城的兴宁华侨中学(原兴宁二中),于去年完成扩建。为此,兴宁市政府投入了6000多万元,建成崭新的教学楼和标准运动场,添置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教学仪器等先进的设施设备,学校面积比原址扩大了一倍。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兴宁市将附城的4所中学进行整合,将华侨中学并入宁中中学、福兴中学并入兴宁二中,并将原兴宁二中更名为兴宁华侨中学。随着新校址的建成,华侨中学新增了1200个优质学位。而这只是兴宁市重视发展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兴宁市利用创建“教育强市(县)”的契机,积极主动优化教育硬件设施,累计投入6亿多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强化教师队伍。该市还规划在南部新城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和实验幼儿园各一所。三所实验学校计划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332亩,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可提供8700个学位。

  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4.1%

  兴宁市近年高考连创佳绩,很大程度得益于该市抓好“素质教育”和“均衡发展”两大主题。

  该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于2010年顺利通过了梅州市、广东省的督导验收。近年来,兴宁市在巩固提升普高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投入、狠抓质量,优化结构、推进均衡,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至目前,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4.1%,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3.3个百分点。

  同时,该市还多管齐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加强质量监测调控,加大质量抽测、分片教研活动的力度,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深入开展农村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探讨农村小班化的教育管理问题,寻求有效的教育途径,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至目前,该市共有102所“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92.7%。兴宁市教育局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力争完成“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实现全覆盖,为2015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兴宁市注重学前教育的发展,今年初对全市范围内的无证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全面清理整治,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和办学秩序。加大幼儿园“扩容促优”步伐,今年完成了改扩建兴城中心幼儿园和原特殊教育学校改造幼儿园工作,增加500个学位。同时,今年计划建成1至2所梅州市一级幼儿园,并抓好镇(街)中心幼儿园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工作,确保每个镇中心幼儿园均建成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至目前,全市共有35所广东省规范化幼儿园,15所梅州市一级幼儿园,幼儿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9.5%。

  每年培训教师

  超过1万人次

  优质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师资。近年来,兴宁市通过内培外引,不断优化提升师资水平。

  该市每年都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骨干教师远程培训 、“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级研修班、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省内外跟岗挂职学习及到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培训等,参与培训的教师超过一万人次。此外,从2012年开始,兴宁市开展教师分片培训、送培到校,每年组织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暑期大培训”。该市以兴宁一中为试点,推行教职工末位管理制度,通过实行年级聘用制,优化师资队伍。

  此外,近年来,该市还通过梅州市高素质人才“千人计划”和梅州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到外省“211”工程重点院校招聘引进硕士研究生9人。通过考试择优录用嘉应学院五年制高职高专毕业生共58名,全部安排到山区缺编小学任教,提高山区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