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我的家①|黄庆坤:开创全国乡镇级垃圾处理发电先例

25.09.2019  23:15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出生于1949年的黄庆坤恰好与新中国同龄,他亲身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新中国同生共长。

黄庆坤是厚街镇下汴社区人,人称“坤叔”,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坤叔先后在下汴大队、厚街镇政府任职。其间,他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推动厚街成为东莞最早铺设有线电视的镇街、开创了全国乡镇级乃至地级市垃圾处理发电的先例……

▲黄庆坤

曾经的厚街一穷二白,群众生活贫困又艰苦,吃不饱穿不暧……”今昔对比,坤叔感慨良多,“如今的厚街城市环境靓丽,群众不愁吃穿,生活幸福美满。经历这一切后,你会对党和国家由衷感激。

推动厚街成东莞最早铺设有线电视的镇街

坤叔脑子活,工作很拼,敢想敢干,是个停不下来的人。

1965年,坤叔进入下汴大队文化室工作,并先后被选为下汴大队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坤叔调任厚街公社广播电视站兼文化站站长,一干就是十八年。那时的文化广播站一件像样的工具都没有,他带领整个团队一心扑在有线电视发展上。1986年,坤叔带领团队开始将有线电视铺进厚街千家万户,厚街也成为当时东莞最早铺设有线电视的镇街。当时,沙田、道滘等8个镇街都能看到厚街播报的新闻。坤叔也因为工作出色,被评为“全国广播电影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0年,坤叔当选厚街镇委委员兼副镇长。他大胆提出用焚烧方式处理垃圾,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环境的污染。当时,国内没有同类垃圾处理范例,要开展这项工作困难重重。坤叔带领团队改进和创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滚筒式回转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经过5年努力,最终建成了时至今日仍然可与欧洲媲美的垃圾发电厂,为东莞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填补上关键一环,创造了全国第一个乡镇级乃至地级市垃圾处理发电案例,坤叔也被人称为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2年,在坤叔的推动下,厚街引进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这也是该节目首次在一个乡镇级地方举办。

每每回忆起这些事情,坤叔都难以忘怀。

做好老干部本分支持镇委镇政府工作

经过70年的发展,只有一路走来的见证者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澎湃。

曾经的厚街一穷二白,群众生活贫困又艰苦,吃不饱穿不暧,晚上只能点煤油灯,道路又窄又烂。如今的厚街高楼大厦遍地,城市环境靓丽,道路宽敞,群众不愁吃穿,生活幸福美满。”今昔对比,坤叔感慨良多。

坤叔从一个农村贫穷孩子成长为一个基层干部,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经历这一切后,你会对党和国家由衷感激。”坤叔动情地说,他非常热爱党,热爱家乡这片土地。退休前,无论干哪行,他都全力以赴,认真对待。他常说,“组织信任我,我得为自己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

坤叔常常教诲身边的年轻人要好好珍惜大好时代,奋发图强。他表示,以前国家落后,大家穷怕了,也饿怕了。他回忆起当年第一次村里有电灯的情景还记忆犹新,那天晚上他和好多村民围在电灯下看很久,心里一直在琢磨:风吹它怎么不会灭呢?他还记得那年代,不管村里哪户人家宰了鸡,全村人都能闻到香味;他还记得那年代,自行车都是奢侈品,路上根本看不到汽车……

坤叔说,厚街有今天的发展,凝聚了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智慧的结晶。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但他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表示会做好老干部的本分,支持年轻干部和镇委镇政府的工作,为建设厚街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媒体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黄艳敏/文

厚街供图

编辑 官登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