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三年还是“一锅粥” 城管出大规划
从垃圾分类试点万科城市高尔夫花园丹桂轩7座收运来的垃圾,被与其他垃圾混运放在垃圾车中倾倒。东莞时报记者 陈栋 摄
6月25日,万科城市高尔夫花园丹桂轩7座楼下,保洁员正在清理垃圾分类箱。
东莞时间网讯 今天是东莞实施垃圾分类第四个年头的第一天,东莞垃圾分类重新上路——市城管局称,将在主城区四个街道各选择一个有条件的村(社区)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区,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打通”垃圾分类链条。上周五,莞城选定东正社区作为示范区。调查显示,过去三年,42个试点小区差强人意。一些小区垃圾分类桶形同虚设,垃圾混装现象普遍。即使住户垃圾已分类,到了收运和处理的末端,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也被人为地混到一起。
东莞目前垃圾量约1万吨/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就可以在源头减量,并且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很多国家已有经验可鉴,垃圾量大幅度减少,有的甚至减少50%以上。
——市城管局
如果是每天做饭的家庭,餐厨垃圾基本上占了大部分,有些家庭甚至达到40%。从全市情况来看,餐厨垃圾在总垃圾量占比大约10%-20%。按照城市每一万人每天产生一吨餐厨垃圾来统计,那么东莞每天大约产生1000多吨餐厨垃圾。
——康达机电相关负责人
心相关负责人的证实。“现在,试点小区的餐厨垃圾是和其他垃圾一起运往横沥垃圾焚烧厂焚烧发电。”这位负责人说,而试点的有害垃圾累积到一定的数量时,由市里统一处理。
在全市众多的垃圾分类试点中,厚街镇的垃圾分类试点宝屯社区板樟小组,也遇到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被混装混运的问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并不高,餐厨垃圾也并没有完全分离出来。”负责厚街镇垃圾分类试点联络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垃圾都被运往了厚街镇垃圾处理厂焚烧处理。
南城国际公馆物业负责人闵经理也透露,该小区的餐厨垃圾前期没有被分离出来,到了后面收运环节,也没有进行二次分类,到了中转站也是和其他垃圾被混着收运处理。
相对而言,桥头的垃圾分类试点凯达华庭则比较顺利。桥头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阿玉说,桥头凯达华庭作为试点小区约3年时间,业主非常配合。政府为居民提供分类垃圾袋,提高了参与积极性。“对于垃圾的处理,一般有经济价值的垃圾,小区会自行处理,不可回收的垃圾一部分被拉到横沥发电厂,一部分直接填埋处理。而有害垃圾则由相关部门每月过来回收一次,他们也会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抽检。
对此,市城管局回应,目前,大部分试点单位的生活垃圾基本采用“干湿分离”方式进行分类,即将餐厨垃圾从生活垃圾单独分离出来,部分餐厨垃圾运往东莞市生态循环试验示范点进行堆肥处理,其余部分餐厨垃圾则就地进行小规模堆肥处理;其他垃圾送往环保热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有害垃圾则统一由市组织单独处置,由有资质的环保公司实行定期回收及进行无害化处理。
那么有哪些试点的餐厨垃圾,是运往东莞市生态循环试验示范点进行堆肥处理,哪些是就地进行小规模堆肥处理,市城管局对此并没有详细介绍。
谈垃圾分类,物业说伤钱
市城管局承认,垃圾分类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直接借鉴,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期间,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一锅烩’”,不少参与垃圾分类试点的人员认为,这是垃圾分类三年来成效不显著最大的症结所在。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住宅小区来说,户内分类只是开始,清运,末端处理,只有形成完整链条,才会有效果。”万科物业相关负责人说,只有让住户看到、感受到效果和目标可实现,才能积极参与进来。
作为主管部门,市城管局负责人分析说:一是,我市人口结构复杂,市民群众普遍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也都表示支持垃圾分类,但参与度并不高,能长期坚持的少,垃圾混装现象较普遍。另外,我市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仍有待完善,需加大分类运输设施的投入,加上末端分类处理设施,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缺失等等,也都导致分类效果不甚理想。
据悉,从2011年垃圾分类试点启动以来,市、镇(街)两级都有财政补贴,专门为试点小区配备分类垃圾桶、购买垃圾袋以及垃圾分类宣传等。每年费用下拨至各财政分局,具体事项由属地部门根据需要进行操作管理。各项资金支出使用情况,也不定期进行抽检。
即便是硬件设施等由政府投入,但是部分物业还是感受到管理成本的增加,导致垃圾分类主动性不高。“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比如原本非垃圾分类试点的一名保洁员可以负责两栋楼的保洁,但是试点区域垃圾桶数量翻倍,工作量大,一名保洁员只能负责一栋楼,这也相当于增加了劳动力。”一小区物业负责人说,物业也是企业,也要考虑经营状况,在投入过程中,感觉管理成本增加,压力大,慢慢也就没有了主动性。
也有物业给垃圾分类留下了预算,但试点都是政府专项经费投入,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垃圾桶、清运设备配备,对物业暂无直接的经费补贴。
“垃圾分类会增加物业的成本负担,但目前试点区域都不大,在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活动有一定预算;增加环卫工人的人工投入我们也主要通过对岗位人员的激励等方式来进行。”万科物业相关负责人说。
南城国际公馆物业负责人闵经理则认为,政府要加大推广力度,政府牵头,物业配合。而在实施过程中,物业承担社会责任,理应承担一部分。南城国际公馆的闵经理说,“我们已经为标识难以辨清的分类垃圾桶,重新印制了标识,近日就可贴上去,引导试点区域的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我们也希望在小区扩大垃圾分类试点,最近我们物业也已讨论过这个事情。”
再出发,城管局有大规划
市城管局意识到,垃圾分类要看到成效,收运处置体系的构建是否完整尤为关键。
“现阶段的关键是政府要做好,政府一定要构建完整的收运处置体系和平台,不然前端的分类也没有意义。”市城管局负责人说,接下来将完善我市分类运输设施设备,有效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垃圾混装、混运现象。
此外,市城管局表示,为保障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的分期实施效果,该局正组织开展《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
通过《规划》,确定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中转以及处置系统,并配套相应的设施设备,完善管理体系,落实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使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形成全方位的运转体系。
实际上,城管局也不定期组织人员前往各个试点小区进行考评检查或现场民意测评。
针对调查中凸显的“知而不分”普遍存在的现象、“倒在一起”混合收运的现状,市城管局说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依托媒体力量带动广大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组织一些垃圾分类志愿者团体、民间组织进入住宅小区、工厂、学校等地方开展宣传活动。
接下来,试点小区的居民或许会在分类垃圾桶旁看见垃圾分类专职监督员。因为市城管局计划,在每个试点小区配备2名垃圾分类专职监督员,专门负责对试点小区内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对未按规定分类或错误投放的现象,及时指出并指导纠正。
以往东莞的垃圾分类试点都是选择以小区为单位试点,目前全市共有42个试点小区。市城管局说,在继续巩固现有的42个试点小区的基础上,在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街道各选择一个有条件的村(社区)作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区。
就在上周五,莞城确定东正社区作为莞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区。争取到今年年底实现社区垃圾分类群众参与率达60%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率达30%以上,并为2015年开始在全街道全面实施垃圾分类试点提供经验借鉴。
那么,东正社区又将如何在大范围中开展垃圾分类?莞城街道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莞城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落实分类收集容器的配置,还要负责指导各个单位和住户做好颜色正确、标识清晰、位置摆放合理的分类工作。同时,东正社区的单位、住户要主动做好资源回收,自备容器分类可回收物。另外,社区每天都要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及处置各环节进行跟踪督导。
垃圾桶里依旧很乱
6月25日中午,赖阿姨做中饭时,她仔细地摘下烂掉的菜叶子,扔进餐厨垃圾桶。转身,又把一两个用完了的调料塑料袋也扔进餐厨垃圾桶。
“吃完饭后,这些垃圾我还会进行分类,这两个塑料袋子我会拣出来,不会放在剩菜剩饭的餐厨垃圾里面。”赖阿姨住寮步镇万科城市高尔夫花园丹桂轩7座,这是全市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赖阿姨说,饭后分拣垃圾的习惯,也是这三年养成的。
赖阿姨还记得三年前的6月29日,那天小区非常热闹,因为市城管局选择在这里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她住的楼上的96户人家率先试点。后来,她听说全市又有41个小区陆续加进来。
赖阿姨领着记者,在客厅和厨房转了一圈。“垃圾分类试点一开始我也不懂怎么分类,现在分了三年,我也学会了。你看,厨房垃圾就是果皮剩菜剩饭,客厅里的垃圾桶,基本是其他垃圾。”赖阿姨说着打开客厅的垃圾桶盖,“里面都是一些废纸。”赖阿姨说。
赖阿姨说,每天都会将不同的垃圾打包后,再放进楼道里的分类垃圾桶。家里用过的电池,赖阿姨并没有随意丢弃。“我们家有个小罐子,专门放用过的电池,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放到小区楼下的回收有毒有害的垃圾桶内。
但是并非所有住户都和赖女士一样,分类如此细致。保洁员刘金海负责丹桂轩7座的保洁工作,每天两次一层一层地清理垃圾,按照不同分类的垃圾进行打包,再给每层四个分类垃圾桶套上垃圾袋。“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大约有90%以上的住户,分类准确率比较高。但还是有一部分住户,还是一个垃圾袋混装所有垃圾。”刘金海说,为此他需要进行二次分类,餐厨垃圾一个袋,其他垃圾一个袋,还会将可回收的垃圾分拣出来。
“这些可回收的垃圾就交给保洁员处理卖给废品收购,卖的钱可用来补贴给保洁员。”小区物业的相关负责人说。
业主垃圾混装的情况,在部分试点小区更加明显。在南城世纪城国际公馆的试点区,记者看见在楼下摆放的四种分类垃圾桶上面的标识都已经脱落。在一个隐约可见“回收有毒有害”的垃圾桶内,记者看见桶内被倒了剩饭剩菜。其余的几个垃圾桶放置的垃圾,也都大同小异。
黄江镇富康花园的业主小秋对自己小区的垃圾分类试点的成效也不满意。小秋记得是从去年开始,物业管理处通知可以去领取垃圾分类的塑料袋。小秋坦言,刚开始居民的自觉度高一些,但现在垃圾桶形同虚设,业主都是随便乱放。
分好的垃圾运输时又被混起来
除了部分业主仍将垃圾混装外,其他问题也不断显现,比如餐厨垃圾的处理。因为垃圾分类试点和非试点最大的不同,就是把餐厨垃圾分离出来,设立餐厨垃圾分类箱,并将餐厨垃圾进行专门处理。
高尔夫丹桂轩7座试点开始时,餐厨垃圾都会被运往位于寮步塘唇工业区的康达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处理。
6月23日中午,记者看到高尔夫丹桂轩7座楼下,一些被打包后的黑色垃圾袋被堆在楼下。刘金海说,这些分类过的垃圾包括餐厨垃圾将被和其他栋未被分类的垃圾一起送往垃圾中转站。
记者跟到附近的中转站采访,一位自称老刘的保洁员骑着装满垃圾袋的收运车停在中转站门前。“车上垃圾都是高尔夫小区的,包括了丹桂轩的垃圾都在这里。”老刘说着开始和搭档忙着倾倒垃圾到垃圾压缩车的车斗里。
“餐厨垃圾不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吗?”记者问,老刘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摇了摇头。随后,只见老刘的搭档站在车尾,抡起带齿钉耙,深深地扎在垃圾袋上,老刘的搭档一使劲,垃圾袋就被钉耙带着滚落到中转站的垃圾车车斗里。钉耙挥舞,垃圾袋被严重撕裂,里面的垃圾散落在车斗里,发臭的菜叶子和剩饭、易拉罐、玻璃瓶、塑料袋……混在一起。
已经负责垃圾分拣两年的陈昌英透露,在中转站,试点区来的餐厨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我也是对一些还可以回收卖钱的垃圾分拣出来。我工资才1000多,卖废品的钱,对我也是补贴。”陈昌英说着,就走到垃圾压缩车旁启动按钮,车斗里的各种垃圾又被倾倒在压缩车厢内进行压缩。“压缩后,垃圾就被环卫收运车拉走了,至于最后怎么处理,她说她也不知道。
上周记者连续走访多个试点小区和中转站,不少小区和丹桂轩一样,遇到同样的囧境。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混装现象普遍。即使住户垃圾已分类,到了收运和处理时,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又被混到一起。
餐厨垃圾去哪了
为什么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处理?
6月26日下午,记者从康达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该公司在寮步该试点试行一年的时间后,就停止对该试点的餐厨垃圾进行处理。
“2011年,我们公司正在做一个餐厨垃圾科技合作项目,需要大量的餐厨垃圾作原料。寮步的垃圾分类试点,正好为我们免费提供这些原料。最初,我们派车去寮步中转站拉过来的餐厨垃圾原料还可以,但后来餐厨垃圾纯度不高,经常夹杂着布条、塑料碗等, 70%-80%都不是餐厨垃圾。”这位负责人说,由于处理一吨餐厨垃圾需要300元成本,试点餐厨垃圾量少、纯度不高,派车去拖不但是油费划不来,机器运作也划不来。“后来,随着我们的餐厨垃圾科技合作项目停止了,也就没有再去这个小区收运餐厨垃圾。”上述负责人说。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