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已经在广州市内启动了试点。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7个区,都有试点。
那么农村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有什么不同?几个月过去,试点工作的成效如何?我们来看看增城区的进展。
↓↓↓↓↓↓
增城区派潭镇邓路吓村是试点村之一。走在邓路吓村,就可以看到全村整体十分整洁。村活动中心前的多口鱼塘,在进行了美丽乡村相关项目建设后,增加了护栏及周边的硬底化道路。在鱼塘边上还栽种了一排排柳树,夏风吹动柳絮,加上鱼塘泛起的波粼,整个村庄美得宛如一幅画卷。
“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人人讲卫生,个个讲文明”,在村中都贴着这样的宣传标语。在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处的垃圾箱上分有“干”垃圾和“湿”垃圾的投放口,投放口处贴有“干湿”垃圾分类的图示。相比于其他敞口的垃圾桶,该设有“推拉门”的垃圾桶可起到减少蚊虫的作用。
邓路吓村村委会还统一为每家每户配置的分类垃圾桶,村民基本上都能按照“干湿”分类,自觉到固定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倒垃圾。
其实,邓路吓村在开始试点垃圾分类时也曾遇到困难。该村党支部书记林镜清说,村里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试行垃圾分类,持续一年后因镇上暂无厨余垃圾的终端处理条件而搁置。不过派潭镇市政管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镇上已经建有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点,在试点工作开展后,将对接邓路吓村的餐厨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将被生产成肥料”。
谈及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适应过程,林镜清可谓感触良多。他说,刚开始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时,屡屡会被反问:“村里的路到处破破烂烂,为什么不先把路修好?”近年来,通过建设美丽乡村项目,村里的道路基本上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再向村民宣传时,他们已再无‘附加条件’可提。”林镜清笑着说。
在邓路吓村生活了70多年的林伯说,四五年来,村里的环境好了一倍都不止,“而且一年比一年好”。不少在增城市区有房的人,也会在村里租一间房,周末过来度假。
“环境造就人。”林镜清称,村里的整体环境改善后,村民变得自觉,“(看到)这么干净的村道,村民都不好意思在上面乱扔垃圾了”。在村里晒花生的村民或进村卖菜的菜农,也自觉把垃圾清走,村民之间还会相互监督。“此次作为试点,我们有经验,也有信心。”林镜清告诉新快报记者,除了通过宣传单和村内广播加大宣传力度外,他们还请村里的退休村干部当垃圾分类指导员,每人每月补贴300多元,“对一些新回迁的村民等予以指导”。
美丽乡村。
相关新闻·美丽乡村考核
据介绍,下一步,广州将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美丽乡村等相关考评体系进行督查考核,对工作推进快、质量高、运行好的区、镇街、村居给予通报表彰;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按时反馈整改情况;对重视不够、整改不力、推进不力的给予通报和曝光。
同时,广州各区也将制定区、街镇、村三级考核制度,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列入各村居的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实行分级督查制度,并建立村级长效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村民自律制度,把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纳入村规民约内容,促进村民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