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垃圾分类现状:餐厨垃圾回收低用地紧张
■海珠区江泰路一垃圾中转站十分拥挤。
■南沙区独有的环卫车辆。
广州调研2015年垃圾分类现状
■新快报记者 李辰曦 通讯员 成广伟 文/图
为期半个多月的2015年广州垃圾分类各区调研已接近尾声。在分类收运过程中,各区试点第三方企业介入的程度不同,垃圾分类收运实际遇到的困难不一,其主要体现在低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置工作和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上,其中,海珠区频现用地紧张问题,越秀区餐厨垃圾回收率不足一成,黄埔区的试点则面临大件垃圾无人回收只能填埋的窘境。
●越秀
餐厨垃圾回收率不足一成
今年2月,大田山餐厨垃圾处理厂在试运营阶段率先与越秀区内的各党政机关、学校饭堂等众多机关单位和餐饮企业实现对接。据越秀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越秀区有162家党政机关、83所学校以及许多机团单位和餐饮企业。5月1日起至今,只有十多家机团单位、学校等实现了餐厨垃圾的统一收运。越秀区每天产生300吨到400吨餐饮垃圾,但回收的只有20吨左右。
据悉,餐厨垃圾卖给“潲水佬”可获利,交由政府统一收运则是无偿的。
根据5月1日正式实施的《广州市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办法(试行)》,机团单位、餐饮企业不执行将追究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然而有负责人坦言,目前有许多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回收外包合同仍未到期,机团单位审批也要时间走程序。目前主要还是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方式与有关单位进行沟通,“不能一上来就处罚,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黄埔
大件垃圾无人回收只能填埋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在物业小区的推广一直不太顺利。位于广州黄埔区的黄埔花园,高层撤桶曾引起小区居民的强烈反感。“撤桶第一天,反对撤桶的居民甚至直接将垃圾倒在居委会门口,表达不满情绪。”黄埔街道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不断上门宣传和活动推介,“定时定点”才逐步被大家接受。“楼道内不设垃圾桶,家里也没有老鼠、蟑螂出现了,楼道里也不再有恶臭。”居民陈伯说。
“定时定点”推广有成效,但大件垃圾无人收的问题依然存在。黄埔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找不到企业进驻试点回收低值可回收物,只能拿去填埋厂填埋。
为解决废旧家具等大件低值可回收垃圾无人回收的问题,萝岗区联合街道办专门在社区内设置了旧家私交换平台。居民可通过预约上门、主动送件等方式,把家里闲置或废弃的大件垃圾送到集中收集点,经评估后分类处理,或翻新后再出售,或卖给回收企业,或填埋。新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市场上至少卖一两百元的衣柜,在旧家私交换平台上只需50元。
●海珠
中转站超负荷 垃圾车占道
位于江泰路与泰沙路路口位置,是一处垃圾中转站,摆放着大量废木、废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等待清运。然而在餐厨垃圾收集点,却堆满了废旧的塑料泡沫。现场有环卫人员介绍,由于空地有限,加上餐厨垃圾回收率并不高,只能暂时将泡沫塑料、木材等回收物堆放在这里。
海珠区怡安路与仲恺路交界位置同样面临用地紧张的问题,环卫车辆在内环路高架桥底和马路边一字排开,占据了部分人行道和整条机动车道。有环卫人员解释,垃圾量越来越多,早年在此处设置的垃圾中转站已经超负荷,由于老城区空地有限,在附近扩建或新建中转站都非常困难,不得已只能占道了。
●南沙 “不分类可拒收”仍无法实现
南沙区作为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行者”,垃圾分类市场化模式已颇具规模。在南沙区龙穴社区,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清运特种车辆,这些崭新的双胆环卫车辆一台车便可分类运输四类垃圾,属南沙区独有。
南沙区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垃圾分类清运车不仅解决了运输成本问题,还能让市民看到垃圾分类工作每日都在进行当中。
早在去年,南沙区曾提出收运单位有权拒收未分类的垃圾,试图通过制度倒逼分类收运,但一年来仍未能有效实施。据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龙穴社区目前垃圾分类准确率在六成左右,未分类或无效分类的垃圾如果不收,不但居民意见大,也会破坏环境卫生,最后仍需清走。“考虑到该社区外来人口居多,流动性大,‘不分类可拒收’的实施仍需延期。”
●花都
试水养殖黑水虻“吃”餐厨垃圾
前日上午,广州市城管委带队调研花都区垃圾分类情况时,花都垃圾分类供销社一负责人介绍,花都区正在试验利用养殖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这种昆虫以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动植物尸体等腐烂有机物为食物。
根据科研机构测算,一平方米的场地可养30斤黑水虻,30斤黑水虻一天可吃掉10公斤餐厨垃圾。“目前计划达到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吨至400吨的目标,现在是试验阶段。”该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