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次生活垃圾分类评估结果出炉!莞城、茶山排名第一

23.04.2021  07:52

2021年是东莞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的第二年,也是尤为关键的一年。记者从市垃圾分类办获悉,今年,东莞创新工作思路,引入第三方机构,将34个镇街(园区)、23个成员单位及全市公共机构纳入考核,开展评估及排名,并设立“红黑榜”。这也就意味着,从今年开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成为考核各镇街建设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据了解,评估主要以查阅资料和现场抽查的方式,从科学管理、宣传发动、分类设施、分类效果等方面展开,每季度开展一次评估、排名及“红黑榜”评选。

现场抽查因地制宜。在“3+3”示范片区(莞城、万江、东城、南城街道,以及松山湖、滨海湾新区),抽查内容以居住区、公共机构等八大产生源为主;在“1+1”示范片区(其余28个镇中心区和一个村社区),则以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情况为主。

目前,第一季度情况,也就是东莞首次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估结果,已于近日出炉。

“3+3”示范片区评估结果显示,莞城、万江、南城、东城、松山湖等6个街道(园区)中,各街道(园区)平均分为72.19,排名第一的是莞城街道。目前各街道(园区)配置分类收集容器和分类运输车辆,分类收运体系不断完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完成较好的是莞城和东城街道,大件垃圾及园林废弃物处理点完成较好的是万江、东城、南城街道。

在“1+1”示范片区中,各镇平均分为68.24,28个镇排名第一的是茶山镇。茶山、凤岗、高埗、横沥、谢岗、石龙、石排、清溪等8个镇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进度较快,沙田、企石、麻涌、大岭山、洪梅、中堂、塘厦、石碣、黄江、樟木头、望牛墩等11个镇相对滞后。从分类效果来看,镇中心区的分类效果明显好于村(社区),八大产生源中学校、医院的得分较高,而集贸市场得分较低,整体进度较慢,存在未按要求设置分类容器、分类容器标志不规范、厨余垃圾处理去向不明确未公示、混合收运等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机制体制建设较为完善。尤其在顶层设计、四分类体系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为市民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文字:张雨倩

摄影:东莞城管供图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