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达人谢慧玲:让下一代懂得自觉垃圾分类 增强责任感

19.08.2019  13:10

大洋网讯 “来来来,你看看这个就是我们上次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活动的照片!”瑶台小学的辅导员谢慧玲老师指着学生们参与垃圾分类趣味活动的照片热情地介绍着,她穿着一件花色连衣裙,笑容热情,与人交谈时风趣亲切。从2014年起,谢慧玲开始承担起了垃圾分类教育的“重担”,为孩子们组织了许多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趣味竞赛实践活动和文艺宣传活动。看着孩子们在环保意识上、分类行动上的变化,谢慧玲既欣慰又自豪,这份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对她和孩子们来说,都意义非凡。

谢慧玲

垃圾分类达人逐个数

达人金句

垃圾分类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为什么要垃圾分类,还有如何垃圾分类的知识。在学校多样化的活动中,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获得的是环保意识的提升,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责任意识的提高。我们教育孩子,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校园的小主人,垃圾分类是他们在守护校园的卫生环境,这是一份责任,一份归属感。

垃圾分类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背后的意义却深远而重大,关系着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和数以千计的物种,关系着蓝天、冰川、海洋和未来。

正值暑假,孩子们的垃圾分类“试验课堂”就从学校搬到了家中。谢慧玲介绍,学校给孩子们布置的假期任务之一——“小手拉大手”活动,是让孩子们在家中与家长们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勤做勤记录,与家长们一起学习垃圾分类。家长也是孩子们的老师,让垃圾分类教育从学校走向家庭,这并不是瑶台小学的第一次尝试了。谢慧玲表示,在学校中举办过垃圾分类的亲子活动,用小品剧、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形式,让孩子和家长都参与进来。毕竟,垃圾分类在许多时候是家庭的责任,而孩子是家庭的窗口,家庭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同时孩子也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的桥梁,能让垃圾分类成为更多家庭的习惯。

当然,把垃圾分类的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中才是“王道”,于点滴间建立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瑶台小学的每一个课室里都会摆放两个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搭配相应颜色的垃圾袋,让孩子们亲身实践垃圾分类。别看这垃圾桶虽然体积不大,但垃圾的分类情况可都是纳入日常卫生检查评选打分的,关系着班级的集体荣誉呢!所以,班主任老师常“耳提面命”,同学之间也互相提醒,班级的每一个人都在给垃圾分类把着关。同时,在班会活动上,在每周三的校园电视台节目中,在学校集会中,老师们都常常会向孩子们科普垃圾分类的小知识,垃圾分类就这样巧妙融入日常教学、校园活动的每一个角落。

在浓厚的垃圾分类的氛围中,谢慧玲感觉到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提高了许多,分类行动也进步了。她笑道:“虽然有些同学比较调皮,不好好分类,但总体来说是分得越来越好了。

瑶台垃圾转运站内,环卫工人喷洒除臭粉末。信息时报记者赵瑞莹摄

不但孩子学 老师也得学

提到新发布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南,谢慧玲说,新的垃圾分类指南中修改了部分垃圾分类的方法,“我们现在要根据新指南重新教导,毕竟更新了分类类别,需要同学生们一起重新学习。特别是那些树枝树叶,以前分为餐厨垃圾,现在算是其他垃圾了。”在垃圾分类细则还在逐步修正的过程中,老师们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变化、进展都非常关注,要把最新的、准确的分类方法教给学生们。

谢慧玲直言,垃圾分类需要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有时孩子们问的问题,老师也会被难住,要查阅一番资料才能解答。在孩子的世界里,对待不明白的事情有时可较真了,对一个问题的是非对错可以刨根问底。早餐的面包吃完后,塑料袋中还有不少面包屑,这就让孩子们犯难了:这个塑料袋到底算是其他垃圾呢,还是可回收垃圾呢?要不要把面包屑都倒出来呢?孩子们这样较真的劲儿,思考的过程却是非常珍贵的,谢慧玲也表示,“现在孩子们拿着垃圾走到垃圾桶前肯定会想一想该怎么丢,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直接就丢了。”不管分得对不对,培养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是当前阶段最主要的任务。谢慧玲认为,虽然也希望孩子们能将垃圾分类做好,但是在对他们的教育中,主要还是以鼓励和监督为主。同时垃圾分类非常细致,不能强求他们在短时间内都能记住,但让她欣慰的是,每次实践活动和比赛中,孩子们的成绩都相当不错。

谢慧玲在日常生活中也早就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在许多年前,她就有将塑料瓶、废纸箱等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卖掉的习惯;现在教师办公室中,老师们也常常会将办公中留下的可回收垃圾如废纸等囤在一起,卖掉后作为办公室基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其实早已出现在老师们的生活中,但是更细致、种类更繁多的垃圾分类需要更多的宣传、更齐全的设施,以及更多的时间,让人们能够去接受和习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全杰 实习生张雨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