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到了转运站 “减肥”又“缩水”
工人在运输带两边分拣垃圾。 记者乔军伟 摄
广州市各建制镇均建成一座或以上生活垃圾转运站
垃圾分类 全民参与
文/记者全杰
185吨的垃圾,能脱水20.5吨,而且还能分拣出金属、塑料等可回收垃圾10%~18%,垃圾源头减量最高达到了50吨,占比超过30%—— 如此高效的垃圾源头减量“功臣”,就是生活垃圾转运站!目前全市各建制镇都建成一座或以上生活垃圾转运站,肩负起生活垃圾收集、二次分类、压缩、装箱等任 务,最大限度对垃圾做好二次分类减量,弥补垃圾源头分类不彻底。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还计划至少兴建3个多功能垃圾分选中转站,日处理垃圾能力达500吨,是普通垃圾压缩站的10倍以上,预计每日能减少30%垃圾处理量,相当于少建一座中型垃圾焚烧厂。
二次分拣减量10%~18%
昨日,记者来到萝岗区科学城垃圾转运站,了解转运站的垃圾减量运作全过程。该垃圾转运站日处理垃圾量为240吨,属于中型垃圾转运站,解决萝岗区(除九龙镇)约75%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任务。
占地4999平方米的垃圾转运站,外观漂亮整洁,里面整齐有序。垃圾运输车到达转运站后,将垃圾倾倒于储存坑里,首先进行二次分拣流程。记者看 到,二次分拣采取机械和人工分拣相结合的措施。生活垃圾先是进入滚筒筛分机,然后进行筛分、风选、磁选等机械步骤,垃圾中的废塑料、有机质土、石块等就会 在运输带上被筛分出来;但经过机械初步分拣剩余的垃圾,其实还没有完全被分拣干净,这时,就需要人工分拣。十数名身穿防护衣服的工人,一字排开站在运输带 两边,等候垃圾的到来。他们看到有混在垃圾中的塑料、石块、废纸等可回收垃圾时,就将其从运输带上拿下。
“经过机械加人工的分拣,可以保证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如塑料、金属、胶带、大块玻璃等低附加值物品被分拣出来,而不会被混在垃圾堆里送往填 埋场或者焚烧厂,有效实现了垃圾源头减量。”科学城垃圾转运站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近3个月的运行,垃圾通过二次分拣,分拣减量率可以达到 10%~18%,分类效果良好。
分拣出来的垃圾,将通过不同工序进行处理或者回收,例如灰土等不可再利用的垃圾,经过压缩后送往兴丰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纸张、塑料、玻璃、织物、厨余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有害垃圾则定点存放,定期送往专门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机构集中处理。
挤压脱水量达到12%
二次分拣只是垃圾源头减量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减少送往填埋场或者焚烧厂的垃圾量,垃圾转运站还要对垃圾进行脱水减量。
“源头垃圾含水量较大,不仅加重了源头垃圾的重量,不利运输和填埋焚烧处理,而且垃圾含水量太高,对于垃圾焚烧也会造成垃圾纯度低、燃烧不完全的弊端,对于垃圾填埋也会带来污染,因此垃圾脱水不仅能实现垃圾源头减量,而且还能让焚烧和填埋高效进行。”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看到,通过水平压缩和专用集装箱的强力压缩,垃圾犹如压榨机上的水果,被挤压出水液。“现在压缩设备日均压缩垃圾185吨,垃圾脱水约20.5吨,脱水量达到了12%。”有关负责人说。
垃圾压缩被挤出的水液,也需要经过严格处理。记者看到,转运站内配有一体化过滤除臭设备、一体化污水预处理系统,所有污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才能排入市政管网。
厨余垃圾就地处理
在垃圾转运站内被分拣出来的厨余垃圾,还可以实现就地处理。记者看到,垃圾转运站设置了厨余垃圾生物降解就地处理设备,经过二次分拣出来的厨余垃圾,将全部送到该设备,进行生物降解就地处理,所有厨余垃圾不用再运输到别的地方进行处理,高效实现了厨余垃圾“不出户”。
计划兴建3个垃圾分选中转站
市城管委提出了计划兴建最少3个多功能垃圾分选中转站,能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减少垃圾终端处理量。广州市城管委为此计划在荔湾、越秀、 天河、海珠4区开展选址比对工作,并将最终建成3个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4个选址分别是荔湾区南漖、天河区元岗、越秀区尤鱼岗和海珠区新滘东路以北绿化地 块,前3个选址目前是城管委的垃圾车停放场。
据市城管委副主任鲍伦军介绍,多功能垃圾分选中转站日处理规模可以达到500吨或以上,是目前一般垃圾压缩站的10倍以上。
目前广州市内各区都有建设一般垃圾压缩站,但规模都在日处理量5吨左右,而且部分压缩站还建设在路边位置,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而多功能垃圾分选中转站可谓是一般垃圾压缩站的加强版,建成后,垃圾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中转站四选址
荔湾区:南漖环卫车场,面积1.4万平方米。地处东沙南立交,东临东沙桥,南临珠江,北为1~2层加工厂房,西为新建建筑,场址周边村民较少。
天河区:元岗环卫车场。面积9207平方米,东临燕岭路,西南邻广州基督教公墓,北临越秀区尤鱼岗环卫车场,交通便利。
越秀区:尤鱼岗环卫车场。面积10423平方米,与天河元岗环卫车场一路之隔。
海珠区:新滘东路以北,科韵路以西的绿化地块,面积1.6万平方米。海珠区已就本项目立项开前期工作协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