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个社区出现智能垃圾回收箱,多种形式鼓励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18.10.2018  12:02

呐吉岛垃圾分类很细。

海富花园的“小黄狗”共有4个回收箱。

绿岛分布在高校,积分用途较多。

大洋网讯 “垃圾别乱扔,喂狗可以换钱啊!”近日,白云区三元里街梓元岗社区引进一款“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居民按指示投废弃可利用垃圾到该垃圾箱内,能收到相应环保金(满10元可提现)。这款操作简单又能得实惠的智能垃圾回收箱,受到居民欢迎。

记者日前在市内走访发现,像“小黄狗”一样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还有多款。有的只需干、湿垃圾分类称重投放,即可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有的则需分门别类投放,才能得积分,积分可提现,也可在指定商城购买生活用品;有的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所得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也可以冲抵部分快递费、电话费、水电费和物业费。

小黄狗 累计10元可提现

功能

粗略分类回收

回收价

纺织物:0.2元/公斤

塑料:0.7元/公斤

纸类:0.7元/公斤

饮料瓶:0.05元/个

分布地点

白云区三元里街梓元岗社区、海珠区昌岗街海富花园社区

投放方式

在机器屏幕上选择所要投放垃圾类别,手机微信扫码后,投放口即打开。垃圾投放完成后,机器屏幕即显示所投垃圾重量及所得金额,即时转入个人绑定的微信、支付宝等账户,满10元后即可提现。

日前,记者来到梓元岗社区见到,这条“小黄狗”是由3个不同的垃圾回收箱组成,垃圾箱上还有触屏,所回收的垃圾种类也不同,只要居民把废纸、旧衣物、塑料瓶子等废弃可利用的垃圾放进去,就有钱拿啦。

前来投放废纸皮的李叔掏出手机,打开小黄狗APP扫一扫,回收机的箱门就自动打开。“把垃圾放进去称了后,就有钱到手机里啦!”李叔表示,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手机上的小黄狗APP就收到了环保金返还。

记者注意到,“小黄狗”的垃圾回收实行分类计价,其中纺织物为0.2元/公斤,塑料为0.7元/公斤,纸类为0.7元/公斤,饮料瓶为0.05元/个,用户若想获得环保金需投放60克以上的可回收物。

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海珠区昌岗街海富花园走访发现,该社区也配置有“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该回收箱共有金属回收、塑料回收、纺织物回收、纸类回收等4个分类回收箱体。当时,“小黄狗”工作人员正在打包整理已装满的垃圾箱。据其介绍,回收设备装满垃圾后,“小黄狗”专业回收员会驾驶统一的回收车,将垃圾送往正规的分拣机构或者再生资源中心,以实现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就回收价格,记者对比发现,市场价还是高于“小黄狗”的回收价。目前废品收购站回收废报纸是1.6元/公斤,矿泉水瓶是3元/公斤。当问及回收定价标准时,小黄狗平台方相关人员回复称,平台物品回收价系根据市场回收价平衡定价,“平台会在参考行业水平的同时,结合小黄狗所提供服务、整个项目为社会带来的价值以及用户接受程度,来定价。

呐吉岛 分时段开放,可提现可兑换商品

功能

可回收物分类更细

回收价

旧纸皮:1

塑料袋:0.23

报纸:0.9

塑料瓶:3.4

一般塑料:1.8

铝制品:6.6

铁制品:0.3

玻璃:0.2

小家电:0.3

泡沫类:1

注:单位,1分/公斤1分可换1元钱

分布地点

天河区沙东街云龙苑小区、黄埔区黄陂新村、花都区花城街兰花社区

投放方式

按规定开放时间开放。在呐吉岛APP端或微信端注册后,可在选定的小区扫码投放。投放所得积分可以直接提现,也可以在商城选购商品。此外,通过该平台还可以预约上门回收洗衣机、电脑、电视机等。

打开手机扫码,按标识指示,将纸皮、塑料、玻璃等垃圾分类投进回收箱,电子秤自动称重,废物变现……投放垃圾所得收入可兑换商品,也可提现。去年10月,花城街兰花社区引入呐吉岛垃圾分类回收箱。

以前家里的纸壳、旧报纸我会先攒着,够一定数量再卖,很占空间。有了这个智能垃圾回收箱,不用再攒着了,按照上面的标识操作,投放后当场就有收益,很方便,必须点赞。”居民陈叔说到。

记者了解到,该回收设备分为玻璃类、金属类、塑料类、纸皮类、有害物类等13个回收箱。投放垃圾后,智能垃圾箱内部的垃圾桶通过自带称重功能,可计算出居民分类投放的垃圾价值,并以资金的形式,实时返还至居民APP的个人账户中。

目前,在广州市,呐吉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目前共计有15个投放点,都按规定时间段开放,并非24小时开放投放。例如,黄埔区黄陂新村投放点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1:00,16:00~19:00;周六日9:00~11:00,15:00~19:30;天河区云龙苑开放时间星期一、三、五、日7:00~9:00,19:00~21:00。

为方便居民计算个人所得积分(呐吉金),该平台每月会公示各类可回收物的回收价格。在呐吉岛商城,居民们进行干垃圾分类投放时所获得的报酬,1分可换1元或者等值商品。居民们可以将呐吉金提现到微信或支付宝等账号,也可以在在平台商城购买家居用品、清洁用品、零食等。

分好啦 丢低值可回收物更划算

丢一次干湿垃圾可兑换5积分,每丢100克的可回收物,像纸张、塑料、金属这一类,可以兑换10积分。在黄埔区长洲街黄船社区,往智能垃圾回收箱“分好啦”内,丢低值可回收物,比卖废品更划算。

据了解,2017年6月29日,黄埔区长洲街黄船社区推出“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箱。与呐吉岛相似,在该箱体内分类投放垃圾,所得积分同样可在平台商城选购商品。不同的是,想使用该分类垃圾箱投放垃圾,需要先在社区实名登记办理一张智能垃圾分类卡。

分布地点:黄埔长洲街黄船小区

投放方式:首次投放前,居民们需要在居委会实名办理智能垃圾分类卡。投放时,先在刷卡机处刷二维码卡;点击所投放垃圾分类的按钮。待舱门打开后,将垃圾放进相应回收箱,显示屏将显示所丢垃圾重量。每投放1公斤可回收物,可得1000个积分。居民们可用所得积分在平台商城兑换洗面奶、醋、牙刷、护手霜等商品。

绿岛

针对师生群体,积分可用来参加各类培训讲座

绿岛专门服务于师生群体,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均投放有该款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箱。其中,前者早在2014年便投入使用,后者于今年3月底引入该款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箱。

据统计,目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设有1个绿岛商品兑换点,2个投放站;广州大学内共设3个绿岛商品兑换点,19个投放站和3个仓库。记者了解到,在绿岛投放垃圾时,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等有不同的积分计算标准。积分兑换细则显示,可回收物的积分标准为200个积分/千克,餐厨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的积分标准分别为50分/次、10分/次、50分/次(一积分价值为0.01元人民币)。

当师生们投放可回收垃圾积攒大量积分后,可以用积分购买日常用品、零食等商品;也可以参加各类培训、讲座;还可以到二手物品绿色交易中心使用积分租用或购买闲置物品,冲抵部分快递费、电话费、水电费。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毕业学子会留下大件的电器、旧家具等物品,只要与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联系,便能估值与共享。

功能

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有不同积分计算标准。   

回收价

可回收物:200分/千克

餐厨垃圾:50分/次

其他垃圾:10分/次

有害垃圾:50分/次

投放地点: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

投放方式:

投放前,需要分别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分类打包系好。将分类好的垃圾,放入相应箱体的托盘上,刷学生卡或羊城通后,托盘将升起将吞掉垃圾。垃圾入箱体即为完成投放。

互联网+干湿垃圾分类

与前面相比,海富花园社区“互联网+”新型智能垃圾站分类投放标准较为简单些。该智能垃圾站于2017年6月底引入,每个垃圾站设有2个箱体,分别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投放垃圾时,居民们只需按要求,将垃圾打包好,并放到指定箱体盖板上,垃圾便会自动入箱。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按照相关规范投放垃圾,两个垃圾箱会“拒收”垃圾。据悉,为了鼓励市民增强环保意识。

地点:海珠区昌岗街海富花园社区

投放方式:首次投放,需平台方工作人员帮忙开卡。居民需先将打包好系好袋口的垃圾袋,投放到称重板上称重;听到投放提示音后,在读卡器上刷垃圾投放卡;随后盖板打开,垃圾自动入箱。居民将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定期兑换生活用品。

专家观点

技术手段值得称赞

纵深化传播更重要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总商会副会长丘育华认为,借助互联网技术,在小区推广智能垃圾分类箱,是推动垃圾分类的一个较好的理念。从长远角度来看,智能垃圾分类箱进小区、进学校、进医院等场所,亦有利于推动废旧物合理利用、固体垃圾合理分解。

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提高人们垃圾分类观念,技术手段是其一。丘育华认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全名动起来,纵深化传播是是重中之重。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街道、社区居委、业委会还需要深入家家户户,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同时,幼儿园、中小学也需要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科普工作。

街坊言论

在新闻中,看到过这种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觉得很新奇。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类别非常精细,这不仅能够引导普通市民形成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还能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技术改变生活,希望这样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能够在更多社区推广。”

——天河区石牌街居民胡小姐

垃圾分类智能箱设置在小区里是非常好的,它不仅能促进市民垃圾进行分类,还能帮助市民进行垃圾废物回收,十分有利于环保。但是目前的垃圾分类智能箱并不普及,希望以后多些智能箱在城市中出现,方便市民处理垃圾。

——越秀区IT行业从业者何先生

我觉得这种由企业参与,通过奖励的方式带动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可谓是多赢。希望这种智能箱能够在广州更多社区推广,一起为垃圾分类助力!

——海珠区新媒体从业者李小姐

□本版统筹信时记者崔小远 本版撰文信时记者崔小远 刘诗敏 本版图片信时记者崔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