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大分流细分类”

26.12.2017  11:06

  大洋网讯  广州垃圾分类成效显著。日前,央视《焦点访谈》以《广州:垃圾分类有“法”了》为题,对广州垃圾分类立法和社区试点情况进行报道。昨日,记者来到海珠区南华西街敬和里社区、滨江街花城湾畔小区和海珠区大件垃圾回收处理中心等多地,现场观摩海珠区积极构建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大分流、细分类”分类处理体系。

  如果来到南华西街敬和里社区的各个街巷,一定会被角落花坛模样的垃圾分类收集箱所吸引。南华西街环卫监督检查所工作人员梁富良告诉记者,这已经是社区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产品。平时只是街角的花坛,到了投放时间就“变身”成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收集箱,接着就通过分类收运环节运送到相应的收运点。

  记者获悉,海珠区设立大件垃圾收集点18个、园林绿化收集点19个、有害垃圾临时存放点19个,农贸市场垃圾收集点102个,餐厨垃圾收运线路13条,区城管局调配压缩车7台、密闭餐厨垃圾车4台、桶装中转车2台,对各类垃圾进行分类收运。

  在位于新滘东路的海珠区大件垃圾回收处理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废弃沙发、床垫进行拆解。负责人介绍,海珠区的大件垃圾以前由街道环卫工人自行分拆,而在有了回收处理中心以后,能够有效地促进再生资源有效利用。

  据悉,海珠区建立了“四中心一平台”,即木质垃圾回收处理中心、大件垃圾回收处理中心、园林绿化垃圾回收处理中心、废旧玻璃分拣回收中心和工业布碎信息交易平台,引进企业实行分流处置,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广报记者李波  通讯员成广伟、侯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