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回应]垃圾费征收改革不要总算公众的经济账好吗?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近日开始征求意见,规定列出了垃圾费征收改革的三套方案,除此前披露的随水费征收、按袋计量之外,第三套方案为“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方案中大幅提高了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和混收混运分类垃圾的罚款额度。
诚然,垃圾费征收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改革方案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社论《垃圾费征收改革关键在于提高公众认可度》所说,“尽管垃圾分类以及相关环保知识的宣传已经够多,尽管第三套改革方案有利于推进垃圾分类的好处不难理解,但在正式实施之前还是需要竭尽全力提高公众对方案的认可度”,确实是政府还要做的功课。不过,从这三套方案来看,政府都在精细地打着钱的算盘,即使是社论颇为认同的第三套方案“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同样以经济的手段来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现在问题是,垃圾费征收改革总算经济账行吗?
据媒体现有的报道可知,按袋计量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公众垃圾意识,但是政府投入的成本较高,这样一算,政府不干了,能够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又如何。于是,垃圾费征收还得改革。随水费征收的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让公众为制造垃圾埋单,至于能否提高垃圾分类意识,那就不是要管的事了。至于第三套方案,“少付费”是否比按袋计量少值得期待,如果相差无几,要换来公众的认可难度很大,弄不好还会招来公众的质疑———改革无休止,难道只为钱?
事实上,从垃圾费征收改革这些年来看,计算着钱的效果最明显,公众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多少就不怎么明显了。正是因为计算着钱,才有旧方案试点未完而新的方案又积极出台的“怪现象”,而新方案同样为“钱”而来。这样的改革思维极有可能进一步打击公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垃圾费征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公众垃圾分类意识,而在以经济杠杆为手段的改革举步维艰之时,政府有必要走出以算公众经济账为目的的改革思路,敢于牺牲自己的利益,敢于为提高公众垃圾分类意识埋单,如果政府每年为此付出几个亿,能够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也是值得的。要知道,垃圾分类意识提高本身就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经济账,可惜这样的远景被急功近利的改革掩盖了。
当政府不愿意为提高公众垃圾分类意识的经济账埋单时,垃圾费征收改革只能走向计算公众经济账的思路,而在这样的思路主导下的改革,已经越走越窄了。因此,即使第三套方案最终能够得到公众认可,但是并非就能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其必然会被新的方案代替,而这只是时间问题。
这就提醒政府有关部门,在计算公众经济账不能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时,有必要把心思放在提高公众垃圾分类意识上,而且这种意识的提高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政府有另外的途径来突围,有决心牺牲自己。不肯牺牲自己就希望换来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其实已经限制了改革的成果。 □邵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