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罚单撼不动眼镜价格 终端降价过程缓慢

13.06.2014  16:17

原标题: 反垄断罚单撼不动眼镜价格 终端降价过程缓慢

  周琳 庄成青

  5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出通告,对依视路、尼康、蔡司、豪雅等主要框架镜片生产企业和博士伦、强生、卫康等主要隐形眼镜片生产企业的垄断行为开出1900多万元的罚单,并要求其主动降低旗下主流产品的出厂价。如今时隔近半月,这些眼镜在实体店的价格明显下调了吗?

   降价风”并未吹进实体店

  今年4月开始,法国依视路、德国蔡司、美国博士伦等多家外资眼镜品牌相继在官网通知,对旗下部分产品的零售价进行下调。依视路方面表示,调低原钻晶UV产品的零售价,降幅高达15%-30%。蔡司、尼康、博士伦等也纷纷表示,将对部分产品进行10%-20%的降价,个别产品降幅超50%。

  然而罚单公布已半月,记者走访上海的部分眼镜店却发现,这阵外资眼镜品牌的 “降价风”,迄今并未完全吹进实体店。

  在位于上海西藏中路的一家眼镜店,店员告诉记者,强生和博士伦的隐形眼镜近期都没有降价。在南京东路的一家眼镜店,隐形眼镜产品一直有买送的优惠,但价格却没下调。在吴良材眼镜店,店员直接回应,“网上的情况与实体店销售没有任何关系,店里这些镜片价格没有下跌。

   终端降价是缓慢的过程

  “生产企业已经明确表示要降价了,为何终端消费者却感觉不到呢?”在一家眼镜店,正在买眼镜的吴小姐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上游降价,如果强制性要求下游降价,这不也算一种控制价格吗?”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魏士廪表示。

  一位眼镜业业内人士表示,房租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连锁眼镜店其实生存也比较艰难,只能靠人流量大的店面和利润率高的产品去弥补其他产品的亏损。即使进货价下降,零售企业并不一定会将这部分利润立马让给消费者。

  专家透露,镜片行业不同于汽车行业,一些经销商的终端话语权比较强,它将很多品牌网罗到了一起,消费者的选择也来自于终端的推荐。这种“渠道为王”,也让降价过程更加缓慢。

  此次针对眼镜的罚单中,将受罚公司分成了四类:价格控制力较强,但能够主动整改的;不能很好配合调查,但能主动整改的;配合调查并主动整改以及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有关情况,提供重要证据,并积极主动整改的公司。处罚额度也不一样,最后一类免除处罚。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分类处罚虽然旨在鼓励企业整改,却也容易导致部分企业产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心态。

  (据新华社上海6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