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举办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响应和处置综合演练

16.10.2014  20:03

应急演练总指挥中心现场


林少春副省长作指示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防控埃博拉联防联控机制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加强民航、公安、检验检疫、卫生计生等跨部门之间的协作,10月16日下午,广东省政府举办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响应和处置综合演练。林少春副省长任演练总指挥。
      演练总指挥中心设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省公安厅设现场指挥。演练模拟一位从西非某国到广州经商的乘客,在机场口岸入境时经检疫部门发现符合埃博拉留观病例诊断标准,遂转运至定点收治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经P3实验室核酸检测弱阳性。广东省政府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公安、民航、检疫、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立即按部门预案及工作方案开展应急处置,追踪密切接触者,排查可疑人员,开展医学隔离观察和健康监测等工作。
      演练结束后,林少春表示,广东国际交流频繁,疫区人员来往较多,防控形势严峻。演练的目的是要千方百计、严防死守,把埃博拉病毒挡在国门外。林少春强调,一要高度重视,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断完善埃博拉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二要切实履行部门联防联控职责,完善机场、口岸疫情防控硬件设施建设,提前掌握民航旅客信息,加强信息互联互通。三要完善应急措施,确保病患运送、收治及标本采集等重点环节高效、安全。四要严格处理好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和病人排泄物。五要配齐配强医疗机构设备和防护装备,加强医护人员、口岸工作人员、公安民警的防护培训。
      据悉,我省共确定广东省人民医院等27间定点收治医院及广东省疾控中心等3间病例筛查检测机构。成立了临床救治、防控、病原检测专家组,制定了医院感染防控相关预案和指引,组织定点收治医院做好负压/层流病床、呼吸机、负压救护车、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物资准备。在口岸、医院及非洲人密集居住社区、派出所、酒店发放中英法文的宣传单张、健康告知书近20万份。

相关链接: 埃博拉防控科普知识。

埃博拉出血热

      关于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是指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的数种病毒,感染后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患病毒,可在黑猩猩、蝙蝠、猴子、羚羊和豪猪等之间传播,也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进行交叉传染。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人类并非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只是因为森林砍伐、开发等原因,人类进入了大自然的循环圈,在与野生动物相处和依存的过程中,沾染上了自然界的病毒。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苏丹恩扎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扬布库同时出现的两起疫情中首次被发现。由于后者发生在位于埃博拉河附近的一处村庄,该病由此得名。
      埃博拉病毒传播的方式通常是借由体液、黏膜、皮肤等的接触而造成感染。人们感染该病毒后会出现高烧、咽喉痛、肌肉疼痛等症状,继而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肝肾功能受损等,随着病毒在体内扩散,多个器官开始坏死,感染者最终因广泛内出血、多发性器官衰竭等原因死亡。不仅如此,埃博拉病毒潜伏期为2天至21天,目前认为潜伏期内不具传染性,但病人一旦开始显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从病人身上向外排出来的东西如唾液、体液、排泄物等都有很高浓度的病毒。
      本次在非洲大陆横行的埃博拉病毒,是其亚型中最致命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埃博拉家族中,共有扎伊尔型、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五个型。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综合致死率最高,达到近80%。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唾液、汗水等分泌物进行传播
      专家介绍,非洲人和大自然有着特殊的依存关系,因此,当他们食用、接触了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丛林动物及尸体后,就容易感染埃博拉病毒。另一种感染途径就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人或尸体,以及他们分泌的体液、分泌物、血液、排泄物,及其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这与当地的遗体处理方式也有一定关联。根据当地风俗,一个人去世后,死者的亲友会与其尸体亲密接触,进行体内清理,并抚摸以告慰灵魂等,所有行为都没有任何隔离防护措施。若逝者曾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体液中必然含有高浓度的病毒,亲人也极容易受感染。
此外,由于当地医疗机构和人员采取的感染防护措施不足,医务人员照顾、诊疗、护理患者时,也很容易受感染。

      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和传播的方法
      1.了解疾病的性质、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的知识;
      2.遵从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指引性文件;
      3.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鼓励并支持他们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治疗;
      4.处理埃博拉死亡病例时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
      此外,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类等)。如果怀疑某动物已被感染,则不要再去处理它们。食用动物制品(血和肉)前应确保煮熟。

      前往西非地区要做好哪些防护措施?
      ◆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特别要避免接触灵长类及其他野生动物。
      ◆避免与可疑病人接触。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
      ◆食用当地动物产品前应确认食物已被彻底煮熟。
      ◆旅行中或旅行后发现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在入境时要向检验检疫机构主动申报。
      ◆入境后3周内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