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埃及当选总统三大挑战 如何恢复稳定?

30.05.2014  15:06

  埃及媒体29日报道,该国总统选举初步计票结果显示,前军方领导人塞西得票率超过九成,当选总统已无悬念。其唯一竞争对手、左翼政治团体领导人萨巴希当天承认败选。

  观察人士认为,塞西之所以胜出,主要原因是选民认为他能为埃及带来稳定并推动经济发展。如果塞西想满足选民的期待,就必须努力应对三大挑战。

   如何恢复国内稳定

  经过前总统穆巴拉克和穆尔西先后被推翻的两轮政治动荡,埃及社会各派势力之间分歧严重。因此,塞西的紧迫任务是尽早弥合各派分歧,让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向前迈进。

  首先是如何处理好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问题。虽然该组织已被列为恐怖主义集团,但其在埃及拥有庞大的网络,在基层群众和城市精英中都有为数众多的支持者,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塞西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若当选总统将绝不允许穆兄会存在。

  但专家认为,塞西未来还是会对穆兄会支持者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上台初期会以强硬立场为主,在执政地位巩固后则会采取怀柔政策,拉拢穆兄会成员及支持者中的温和派,以达到分化该组织的目的。

  其次,如何加强世俗势力内部的团结。“四月六日运动”等青年组织在推翻穆巴拉克和穆尔西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却未能享受与之相称的“革命果实”,令这些组织的成员及支持者很不满意。此外,他们对军方限制游行示威的做法也极力反对,其领导人甚至号召抵制这次总统选举。

  尼罗河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巴纳认为,塞西若想赢得青年人的支持,就必须展现自己对宪法和民主原则的尊重,加速推进政治改革,打消民众关于埃及是否已回归“穆巴拉克时代”的疑虑,同时还要努力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他们对自身前途充满希望。

  再者,如何应对“耶路撒冷支持者”、“埃及战士”等极端组织频繁发动的暴力袭击。分析人士认为,除对这些极端组织进行打击外,塞西还应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宣传等手段,使民众远离这些组织,从而孤立并瓦解它们。

   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状况是决定一个国家政局能否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专家认为,埃及前总统穆尔西之所以失去民心,与其不成功的经济政策有很大关系。对塞西来说,如何处理经济问题也是其执政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塞西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

  埃及公共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2013财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仅为2.4%(埃及财年每年7月1日开始,次年6月30日结束),远远低于政局动荡前2009/2010财年的5.3%。目前,埃及国内失业率高达13.4%,预算赤字占2012/2013财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4%,约40%的民众每天的生活花费不足2美元。埃及目前的债务负担也十分沉重,内外债总额达1.7万亿埃镑(约合2400亿美元),仅每年的利息就有2000亿埃镑(约合282.4亿美元)。

  塞西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了其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内容包括兴建26座旅游城市,22座以采矿业为主的城市、8个新机场以及大量道路、医院、学校、太阳能发电站等。至于所需的大量资金,塞西称侨汇、海湾国家援助和外国投资将是主要来源。他还认为应削减对能源企业的补贴来节省财政资金。

  但是,塞西提出的三个资金来源受到了埃及国内外舆论和专家学者的质疑:第一,埃及侨民在国外大多从事收入微薄的体力劳动,很难向国内提供巨额汇款;第二,去年6月底以来,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已为埃及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经济援助,但这笔钱连偿还一年的债务利息都不够,怎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海湾国家的经济援助不太可能长期持续;第三,在埃及政局没有完全稳定之前,外国投资很难大量流入。另外,削减对能源企业补贴的想法已引发对于能源价格上涨的担忧。

  由此看来,恢复经济发展对塞西来说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如何展开平衡外交

  塞西上台后,如何全面推进埃及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是其必须面对的挑战。埃及舆论认为,塞西的外交政策将与穆尔西时期有所不同,平衡将成为其主要特点。

  专家认为,塞西将推动埃及与欧美国家的关系逐渐走出低谷,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也将得到恢复。与此同时,塞西还将重视同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大国的关系,推行多元化外交,尽量做到“东西平衡”,最大限度地拓展埃及的外交空间。

  专家还指出,在中东地区,塞西将重视同其主要资金援助国——海湾国家的关系。穆尔西执政时期,埃及曾一度与伊朗相互靠拢,引发了海湾国家的担忧。因此,塞西在处理埃及同伊朗关系时将十分谨慎。

  在埃以关系方面,塞西可能会继续遵守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保持埃以关系稳定。此外,他还将改变穆尔西政府支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做法,拉开同哈马斯的距离,并积极充当中间人调解巴以关系,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宁。(马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