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文思抓住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15.05.2015  17:42

摄影/沃克-埃文思  文/叶明文

来自美国的摄影师及其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很多。但被称为“美国照片”,历史上仅有一人,他就是沃克﹒埃文思(Walker Evans 1903-1975)。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1938年为当时最受认可的摄影艺术家埃文思出版了一本书,叫《美国照片》(American Photographs)

受到如此高礼遇命名的作者本人埃文思,向来是非常自我的一个人,他在为FSA拍摄了18月后,落得个“问题摄影师”的称号。他的性格很难囿于固定模式的图像采集,而立之年的埃文思已经形成全面、冷静地观看他所处在的时代现实,从而拒绝了指令式、宣传性的拍摄体验。拍摄风格偏向于简单朴素的呈现,记录有意味的一切,以及这一切背后的灵魂。

从我们当代摄影的视角来观察,埃文思的照片,确实相当的单纯,没有花哨,也没有任何表现欲。你完全可以说:太容易拍到了。就纪实摄影来讲,摄影师的作品大致是这几种情景的综合反应:现实经验、视觉经验和视觉反叛。埃文思的美学正是建立在不偏不倚的呈现,不强加观点,他用直接、朴素的照片,所体现的视觉反叛精神,恰是对那个时代普遍的“矫情、美化、强加”为主流视觉经验的反叛。他通过一张张单纯的个体照片,编织成整个社会各方面人物与景象的“复杂”照片。是整体性的复杂。

体味当代摄影的主流视觉经验:集中描写、反复强加、观点先行,充分强调表现欲。同样是对过去若干年视觉经验的一种反叛。这个反叛,从形成到鼎盛,伴随时代现实的转变,也会被后来的摄影样态颠覆。

任何卓越的摄影师,终不能超出时代的现实经验,而个人的视觉经验和反叛,必然不断地被后人所经验、所反叛。前行代谢间,摄影才如此鲜活。

如果能产生以上的“希望”心理,一定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照片代表了特定时期的“美国”,从而可以称之为美国照片。

现在可以回到照片本身。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正是大萧条时期。埃文思用几乎全部为静态的照片来描述它。遗弃在田野边的汽车;各类促销的广告牌;修理店前堆砌的轮胎;零乱的理发店景象;度假海边的假风景;佃农的家庭;工业化的烟囱贯穿信仰十字架等等。这些照片确实容易采集,明摆着在那里,不需要捕捉瞬间,不需要构建照片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强加什么,多方面、系统性的事实本身,自然促成了观看后的评价――关于一个时代的好与坏,现实与理想,否定与肯定,不辨而自现。

纪实摄影,不管采用单纯或复杂的照片形式,不管是用呈现式或表现式的方法,唯有从现实中,剥离表象并看得见代表历史的形式缩影,才是卓越的,埃文思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