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区城东街道推行“片区经理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02.09.2014  01:14

  过万人的大社区,如何更好地让民生服务工作“下沉”,更好地服务居民?江城区城东街道推出“片区经理人”联片进户的做法,片区经理人直接对接起片区内两三百户居民的“冷暖”,老百姓办大小事不用跑断腿,只要认准一张脸,有事情打一个电话就行。社区工作实现了由“等问题上门”到“带问题回来”的转变。

  社区“责任田”包管到人

  城东街道金湾社区有户籍人员2300多户,加上外来人口过万人,社区管理服务难度大。今年4月中旬,该社区按辖区和人口相结合划分为6个片区,每个片区200到300户居民,每个片区设立2位片区经理人,由社区工作者和城东街道驻点干部担任,每个片区还配有3名片区义工协助工作。片区经理人除了做好各自线上的工作外,还要为责任片区内居民提供全程服务,承担收集民情信息、调解纠纷、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救助困难人员等工作。

  过去权责不分,社区出了点事情,不知道让哪个人去处理。现在各人分片包管好一片“责任田”,权责很分明。片区管理实行“社区分片、按片定人、人负其责”的三定工作机制,由片区经理人和片区义工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点对点、个性化、精细化的优质服务。

  居民“冷暖”有了知心人

  片区经理人变片区居民的“冷暖自知”为“冷暖两心知”。金湾社区华侨新村居民李孔鉴,前段时间心里很憋屈。部分居民常趁夜乱抛生活垃圾,李孔鉴房前空地成了“重灾区”,又不知道找谁理论,他心里憋着气。

  第二片区的片区经理人叶肖萍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与片区义工一起逐门逐户做工作,告知周边居民社区生活垃圾有专人收取,请摆放在自家门口,过了几天再没发现乱扔的垃圾。李孔鉴高兴地说,如果不是片区经理人出面,自己不知道还要再忍受多久。

  李孔鉴只是叶肖萍对接的342户居民1261人之一。大到邻里纠纷,小到家庭矛盾,只要是责任片区内的事情,样样都要管起来,叶肖萍说。

   群众办事认准身边人

  每个片区经理人的工作足迹和工作内容,都在《片区工作笔记》和《片区走访登记表》两本台账中得到量化。他们的片区管理工作被纳入街道年度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年一聘、不合格者解聘”的奖惩机制。

  片区经理人和义工立下了“军令状”,每周要携带《片区工作笔记》走访片区居民不少于3次、每月不少于40户,每年要走访一遍该片区居民。社区对片区居民登记造册,《片区走访登记表》详载着每条路段、每个户主的到访时间,一年下来,片区经理人进过哪家门一目了然。

  片区经理人做到“去有目的,回带问题,后有反馈”。过去社区工作人员与群众的双向互动是松散型、随意化,现在是制度化、数字化、量化。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也得到改变,从“只管各人一条线”到“一专多能”,什么事都“应知尽知、应答必答”,社区工作人员真正成为群众认准的“身边人”。

  今年5月,城东街道下放72项审批事项到下辖的10个社区,金湾社区先行实施的片区经理人社会治理模式为简政放权赢得了先机,办事流程的改变通过片区经理人渠道,更快地告知社区居民。提起片区经理人的好处,一位社区居民高兴地说,以前不知道到哪里找社区干部,现在社区干部随时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