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一个"拆"字不容易 资金缺口是主要瓶颈

06.09.2015  08:42
对暗藏诸多安全隐患的“城中村”,“拔点”是比较彻底的做法,但成本很高,推进不易。

  对暗藏诸多安全隐患的“城中村”,“拔点”是比较彻底的做法,但成本很高,推进不易。那么,在无法迅速全部“拔点”的过渡时期,“城中村”的环境应该如何治理?又该如何守住底线,给居住其中的人以基本的尊严和安全感?

   20多个垃圾桶,曾一夜间消失

  位于浦东新区东部的合庆镇勤奋村,刮什么风会来什么味道,村民都一清二楚,臭的是养猪场味道,酸的是化工厂味道……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一些河道已变成鲜绿色,污泥见底。河边、林间和居民区中,小作坊小工厂毫无秩序地出现在各个角落。

  这里的村民盼整治已盼了许多年,由于许多问题积重难返,整治正在极为艰难地推进。

  位于宝山区大场镇的红光制革厂,占地约84亩,已不再进行生产,厂区被分割出租,目前有签约租赁户40余家。同时,厂区内还存在群租楼、食品加工点等,形成典型的“厂中村”。

  说起被市民投诉的“环境问题”,红光制革厂工会主席周维宾倒起苦水:“我们曾经在厂区内放置了20多个垃圾桶,竟然一夜之间消失了!全部被人偷走。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类似这样的“城中村”、“厂中村”,由于牵扯的利益面广,相关部门的管理难度较大,很多企业主也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管理责任,加之其中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不高,环境水平也就每况愈下。

  不仅是卫生问题,一些“城中村”,还是“问题馒头”、“毒罐头”等来源地,却监管困难。某区“城中村”暗藏地下加工点两三千个,但是食药监部门专职人员只有3人,悬殊很大,因此在管理类似问题时,大多聘用编外人员。比如闵行区聘请3000多个编外人员,集中对“城中村”无证经营、地下加工等进行管理,虽形成一定威慑力,仍无法实现根治。“都躲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常常晚上生产,防不胜防。

  一位住在“城中村”的外来媳妇曾跟记者抱怨:“钱少,只能在这里租廉价房。可环境真差!我还是想活得有尊严一点,有安全感一点。

   “应付式管理”带来“眼前亏

  2013年底,某“城中村”发生火灾,由于村道路两旁布满了违章搭建,消防车无法开进,延误了灭火时机。这次火灾之后,“吃了亏”的村镇开始重视这一问题,花力气拆除了村内道路两旁的违章建筑,尽可能留出宽阔的空间。但是,一些还没吃“眼前亏”的村镇,对这样的问题仍置之不理。

  一位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认为,这种“应付式管理”产生的根源,是对“城中村”的认识和态度不到位。不少村镇领导,因认为“城中村”迟早要“拔点”而缺乏管理动力,愿意花力气在发展村镇经济上,却不愿意在“城中村”治理上多耗精力。而无论是人力管理还是环境改造,都是需要资金投入的。

  然而,“城中村”却正是火灾、犯罪、食品安全等诸多隐患之所在。单从硬件条件看,“城中村”绝大多数民房建筑质量差、无工程质量监管,防火间距远达不到要求,且村内布局杂乱,充斥流动摊贩和违章搭建的摊点,活动板房材料容易燃烧。台风天里,晾晒竹竿等摇摇欲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很多‘城中村’内,住宅空间狭小,液化气瓶就放在床底下,那里的人时刻与危险相伴。

  因此,相关部门树立底线意识十分重要。宝山区顾村镇顾村工业园区,一片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喧闹之中,有一处曾经嘈杂混乱、如今安宁有序的“城中村”——星星村。记者了解到,星星村已投资100万元,8月底完成消防管道设施的安装。星星村党支部书记秦国忠说,“村里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从几百米开外的河道取水,则会延误灭火时机。等设备安装完成后,每50米就有一个消防栓,防患于未然。

  曾经占地11亩的华南集贸市场,是南大村范围内唯一一个集贸市场,本与南大村租约签至2019年。然而,当发现该市场管理混乱,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时,今年上半年,该市场被关停,目前已拆除。面对乱设摊问题,大场镇正在为摊主们寻找一个集中的地方,进行安全规范管理,满足过渡时期群众基本需求。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厂中村’、‘城中村’,不管是短期内不能拆除,还是明天就要拆除,都要守住安全底线,不可任其自生自灭。”宝山区大场镇镇长刘建中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