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破茧化蝶”飞越城市新高度

19.10.2015  13:10
同时,我市携手省建工、广东华隧、铁汉生态、棕榈园林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推行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投融资建设模式,推进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环境整体提升。

梅州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图为东山教育基地。(连志城 航拍)

  编者按  今年7月发布的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考核中,梅州排名从第8跃升为第4。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成绩来之不易。在全省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梅州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三大抓手”的三轮驱动下,梅州这座崛起中的山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本报今起推出系列述评,聚焦我市在落实“三大抓手”全力打好项目攻坚战方面取得的成效,敬请垂注。

  山围城、城依山,城市化率仍不足50%,是梅州城区的真实写照。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大潮之下,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已成为梅州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里程碑。近年来,梅江之滨孕育着新的律动:梅县撤县设区,建设嘉应新区,大项目接连进驻,高楼拔地而起;城市道路骨架拉伸,新老城区顺畅对接,传统与现代互相包容……走马梅城街道,细品小城变迁,梅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不摊大饼,以产兴城活全盘

  梅州曾是全省市区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之一。中心城区在城市面积中占比过小,承载力低,资源集聚度和辐射带动力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重要抓手,突出江南新城建设,翻开城市化进程新篇章。

  梅州城区扩容提质始终紧扣产城联动、产城融合,不摊大饼,不建空城。目前,江南新城(包括芹洋半岛)安置区、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罗乐大桥、客都大桥和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万达广场、万象江山、东汇城、奥园、大百汇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梅州义乌小商品城、飞翔云计算基地、正兴大酒店、科伦药业总部大厦等产业项目相继开工。马鞍山公园、芹洋湿地公园建设加紧推进,争取春节前交付使用。投资8亿元的剑英湖公园优化提升项目将实现公园环境及功能整体提升,打造为“城市客厅”。梅县区除正在实施的外国语学校、水质净化厂二期、亲水公园、红星美凯龙家居城、中海油粤东总部等项目外,锦绣国际建材家居商业城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宝丽华集团经济总部和客商银行已进入施工阶段。

  项目一个比一个精彩、亮点一个接一个呈现,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已成为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城区版图也在不断优化、扩展,2014年全市建成区面积从2012年的47.82平方公里扩至52.81平方公里,扩大了约10%,可新容纳人口约5.09万人。

  不翻烧饼,科学务实求发展

  梅州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不摊大饼,也不翻烧饼,而是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合理修编,提出以“开发建设江南新城区、完善优化江南建成区、改造提升江北老城区、创新建设梅县新城区”的总体思路。

  嘉应新区起步区是扩容提质的龙头。我市以全面优化其核心组团——江南新城首期6.66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为示范,统筹推进梅县新城及芹洋半岛建设,加快推进17.8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建设。调整优化后的江南新城起步区面积缩减了2.24平方公里,但可新增建设用地250多亩、减少征拆成本11亿多元。

  新区与老城扩容提质齐头并进,则体现了城市均衡发展的总体把握。在上述四分区中,今年下半年建设的涉及中心城区的重点项目就多达36项,估算总投资96亿元,涉及多处医院、学校、公园建设以及数十余条道路新建或改造提升项目。

  彰显特色,谋定后动绘客都

  建城难,建成有个性、有特色的城市更难。梅州城市建设按“以江为轴、以山为景,以文为脉、以湖为心”的总定位,杜绝“千城一面”,彰显山水城市、世界客都的城市特色。

  我市通过与农发行、国开行、建行、交行合作,获总额122亿元融资支持,与广州市共建20亿元的投资基金,策划项目取得省振兴发展股权基金7.79亿元支持。江南新城及芹洋半岛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列入国开行系统首批示范项目,目前安置房已动工建设8244套。嘉应新区江南新城棚改安置房和地下综合管廊还在全省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稳增长、促发展”专项基金项目的支持。同时,我市携手省建工、广东华隧、铁汉生态、棕榈园林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推行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投融资建设模式,推进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环境整体提升。今年1月至7月,30项城市扩容提质项目完成投资65.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0.62%,这也为梅城未来的项目引进、产业集聚积蓄了更大的发展后劲。

  (张柯 谢惠玲  黄慰慰 黄敬 李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