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城市品质提升”培训班举行,北大教授为“美丽东莞”建言献策

18.07.2018  10:37

■昨日,第2期“城市品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在市政府开班 记者 郑志波 摄

市委举行第2期“城市品质提升”专题培训班

出台重大政策前先算生态效益账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周桂清)“建设海绵城市,与水为友,让生产回归土地,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融。”7月17日,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在台上侃侃而谈,剖析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理念,为“美丽东莞”建言献策。这是第2期“城市品质提升”专题培训班的大课堂,市领导梁维东、潘新潮、杨东来等参加活动。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琳主持培训,强调要学习先进的经验,提高知识素养,在做出重大政策部署前,先算好生态效益账,持续提升执行力,共同建设美丽东莞。

实施干部精准培训提升执行力

美丽中国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就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我市认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切实加强干部、群众关于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学习。市委决定实施干部精准培训,结合市委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升我市干部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领导干部专业化素质和能力水平。

按照有关工作安排,市委计划于7月初至8月上旬举办4期专题辅导,每期半天,每次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切实拓展我市干部的眼界视野,为推进工作顺利开展提升能力、增强动力。7月17日举行的第2期“城市品质提升”专题培训班,俞孔坚教授受邀担任主讲人。俞教授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创办了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推动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为国内上百个城市提供了城市品质提升方案。

借鉴生态修复案例建设美丽东莞

在专题培训中,围绕“美丽中国”主题,俞孔坚深入剖析了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并结合上海、台州、衢州、秦皇岛、沈阳等城市的生态修复案例,提出了城市建设需要“大脚革命”,运用“与水为友”“让生产回归土地”“珍惜足下的文化遗产”和“最少干预”的理念来进行城市生态防洪和雨洪管理、生态水净化和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建设美丽家园。

俞孔坚从古代农民的智慧中获取灵感,试图复兴这些古老的农业智慧,把它们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发展简单、廉价又不失美观的生态工程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综合解决中国和世界普遍面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他非常推崇“海绵城市”,认为融合了当代国际先进的雨洪管理技术和生态城市思想,“给令人沮丧的环境带来了希望”。

俞孔坚认为,“我们不光要修复城市,还要修复土壤,再造秀美山川。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实现人与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俞教授的专题讲座内容新颖、丰富,分析深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和针对性,对全市推动美丽东莞建设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东莞三分之一是山,三分之一是水,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优势。市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专题培训学习,要创新思维,解放思想,将“青山绿水”的生态意识贯穿到全局工作中去。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重大政策、实施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考量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要综合运用先进的理念,学习先进的经验,提高知识素养,持续提升执行力,大力推进城市品质三年提升工作,继续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等改善生态环境行动,共同建设美丽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