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公益火种 助力组织发展
为促进社会组织成长,为妇女儿童家庭提供更多更优服务,广东省妇联枢纽办、广东关爱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与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绿耕”)联合主办了广东妇女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之“公益火种”学习坊(以下简称“学习坊”)。学习坊邀请粤港台两岸三地导师对学员进行系统理论与实务训练,助力相关社会组织成长。这次培训有别于以往培训,特点如下:
一、勇于尝试,引入驻村培训模式
培训分管理能力训练与理论学习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安排在从化良口仙娘溪村的绿耕项目点,较封闭的环境让大家既来之则安之,利于分享交流。同时学习场景融入仙娘溪村的日常生活,村落开放地呈现给学员,村落中的人、物、景都成为感染影响学员的媒介。开放的空间让大家切身感受到绿耕社工与村民的紧密联系,并为社工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精神所感动。驻村培训提供了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学员广阔的选择空间,真正回应了学员的多元需求,培训实用性与效率得以提高。
二、主题鲜明,社区为本理论贯穿始终
以中山大学张和清教授团队的社区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与实务经验分享,开阔学员的视野、加深学员对社区社会工作理念与策略的理解,启发学员在反思中寻找适合本土的社区工作理论与实务模式。
(一)看待社区视角层面:以“优势视角”代替“缺乏视角”
“优势视角”不主张将服务对象问题化,认为贫穷、弱势等负面标签会造成服务对象自我贬低,降低自身存在感与价值感。而是专注于探寻和利用社区内外的优势与资源,甚至挖掘劣势中的潜力,把眼光投向可能性,由充满希望的正面经验代替无奈的负面经历,帮助社区和居民达致目标。受到国家民政部肯定的仙娘溪项目点正是充分运用“优势视角”,挖掘居民废弃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老屋,改造为乡村旅社,并由社工培育的妇女小组——“八仙娘”自主经营旅社。“八仙娘”在经营旅社中实现生计自主,自信心与能力也逐渐增强。学员们置身重生老屋中,被“八仙娘”由“弱势”到自信的蜕变经历所感染,切身体验到“优势视角”的魅力。学员反思了“缺乏视角”下的社区工作,常常陷入老问题未解决又陷入新问题的恶性循环。而“优势视角”提供了全新思路,跳出问题陷阱,转向挖掘整合资源从而促进社区改变的新模式。
(二)在目标和策略方面:培育社区组织,选择居民共同聚焦的爆发点
社区为本理论推崇社区服务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社区,实现可持续的美好生活。张和清教授团队组建的“绿耕”以此为目标,在艰辛的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本土的策略方法——寻找爆发点,即探寻居民共同关注并愿意参与且社工可为的领域为切入点,设计项目,回应社区需求,与居民建立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凭借“爆发点”,建立培育社区组织,持续推动居民满足生计、文化、公益事业等多种需求。如“绿耕”云南项目点以种植老品种水稻、改善家庭生计为“爆发点”,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搭建城乡公平贸易平台,帮助村民增收的同时设立社区公益金,提供社区内扶老助幼服务。在此基础上,引导村民参与公共事务,打造村内公共空间和集体磨坊等,从生计扩展到文化、习俗、公共事务、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社区资源得到全面动员。这种理论和方法,既彰显了联系动员群众的传统优势,又弥补了过往社区工作整体目标不清晰、逻辑脉络不明了、策略方法单一、服务对象割裂的不足,使学员豁然开朗。大家认识到,更有效的社区工作,应有明确的目标,并以逻辑主线串联活动,充分动员组织群众,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在资源获取方式上:搭建城乡合作平台,资源来源多元化
社区为本理论下资源链接的策略是内外资源的激活与整合。在内部,以“优势视角”挖掘社区与居民的潜力,激活内部资源;在外部,搭建城乡合作、公平贸易的平台,去除中间商的盘剥,实现农民与市民的直接联系,市民买到健康的食物,农民生计得以改善,建立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平等健康的城乡关系。有学员在分享中说:“我们很想为社区做些事情,但无钱、无人、无资源,“绿耕”的实践给了我很大启发。社会组织过于依赖行政经费和公益项目经费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以优势视角激活社区内部资源,挖掘社区及居民潜力,同时链接外部资源。更重要得是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在方法技术层面:发挥社会学想象力,提倡整合介入
社区为本理论下的方法技术突出表现为整合介入,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割裂工作手法。面对社区及居民产生的问题,从个体层面延伸至社会层面进行考量,探求个体问题背后深层的社会结构根源。这就避免了割裂地使用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手法,而是考虑服务对象需求及背后原因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整合介入。如在汶川“5·12”地震后发育的“映秀母亲”刺绣小组,鼓励丧亲妇女进行羌秀制作,社工链接资源进行拍卖,创造性地把哀伤辅导、心理支持、组织发育、生计建设等社会工作方法融为一体,陪伴震区妇女走出伤痛,提升能力与主体性。学员中有不少以个案辅导为主的社会组织领袖,他们反映常常陷入个案服务中疲惫不堪。整合介入方法可避免个案服务走入死胡同,给人于方向感和自信心。
在工作者角色层面:尊重居民主体性,强调相伴同行。
社区为本理论下的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发展的不同时期,扮演着推动者、教育者、资源链接者、组织者等角色。但就社区发展整体趋势而言,社区工作者则是从推动者到同行者再到合作者。居民生于斯长于斯,是社区工作的主体,也是社区工作者最好的社会触角。他们时时贴近社区的脉动,掌握急需要做的事、有效的方法和确保各项行动达到最佳效果的主动权。社区工作者应尊重当地文化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与居民真正平等地对话,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意见,发挥村民的能动性,与他们相伴同行、用生命影响生命。
三、火种燎原、培训效益明显。
“公益火种”学习坊在开拓学员视野、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学习、提升管理和运营能力以及全省交流互动平台建设方面卓有成效。首先,学员整体反映培训内容贴近实际,提供了前沿的社区工作理念思路,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如梅州学员开办了“社区有力”妇女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激发社区女性潜能;湛江学员在基层成立“驻村社工”项目点,充分运用所学理论,服务于本土实践,探索农村社工发展路径。其次,学员项目设计和组织管理等实务能力显著提升。如初级班学员接受项目设计-管理-评估系统训练后,在“集思公益 幸福广东”——支持妇女计划的竞争中,成功争取到11个资助项目、165万元资助款。第三,学员朝夕相处、沟通有无,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平台。培训后大家通过Q群等踊跃分享咨询信息,互相走访交流,将零散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了全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的支持网络。
综上所述,“公益火种”学习坊项目在培训、联系相关社会组织方面进行了新探索,也收到较好的成效。但大家反思认为,在为学员提供实践指导、巩固培训效果等方面缺少跟进措施。我们将努力改善,不断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