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梅州战略性新兴产业

25.04.2016  08:16

  ■ 梁 维

  “十三五”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明了未来要走的五大路径,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新的“思想灵魂”。如何主动适应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抓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期,优化产业新体系,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富庶美丽和谐幸福梅州的紧迫任务。梅州要聚焦“十三五”,借力“一带一路”,用好广东省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政策支持、国家振兴发展原中央苏区政策扶持和广州梅州全面对口帮扶等优惠政策叠加效应,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当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大大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主导力量。根据“木桶理论”,区域经济的发达板块是“水桶的长板”,而“水桶的短板”才最终决定着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目前梅州在加快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比发达地区更多的困难,如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等等,这些发展的短板充分表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已刻不容缓。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应主动选择若干重点领域,大力培育发展市场前景广、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一举多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 实现内生驱动的力量源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内,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所形成的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综合效益好等特点。

  历史经验表明,一旦“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渐趋用尽,创新能力不强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阿喀琉斯之踵”。应利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遇,充分估计专业化分工和核心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变化,切实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和落实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彻底摒弃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把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市实际,一方面,依托生态和文化这两大独特的资源禀赋,深化“梅台合作”,实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产品加工深度化、农产品营销现代化、品牌化,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另一方面,借外促内,构建创新体系,引导“产学研”联盟,扶持骨干企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技术攻关,争取一批国家实验室落户,推进成果转化,带动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准确把握规律是培育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保障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有着特定的发展规律。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准确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于推动一般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要把握好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的规律。要根据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标准,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先导性、效益倍增性、快速成长性、产业辐射性、发展可持续性等特点,注重“战略”和“新兴”统一,做到近期与长远结合,优先选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尽快形成高端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地区的主导和支柱产业,铺筑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梅州路径”。

  二要把握好借外促内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规律。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要充分利用梅州籍340多名大学校长和30名院士的宝贵创新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积极吸收国内外的高新技术,着力发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打造一批跨国经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兴产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三要把握好系统培育和良好政策支撑体系的规律。要根据自身优势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高端化发展目标,力争在某些产业领域,或者某一产业的某个环节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要科学构建研发、生产、市场联动发展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政策,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要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支撑平台,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梅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