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当代爱国主义的多维路径
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由封闭向开放的重大变迁,诸多压缩式、集聚式的问题导致了爱国主义的复杂性。可以说,当代爱国主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实践的发展性议题,也是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内生性命题。
当代爱国主义的复杂性
(一)个人与社会之辨:警惕爱国主义的狭隘化
“爱国主义精神是以种族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三者的有机统一为内在根据、历史地形成的国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换言之,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无法理性认识当代爱国主义的复杂性特征和表象,就有可能在爱国主义的具体认识和行为过程中产生错乱和混乱,导致以狭隘民族主义、泛化爱国主义、沙文主义为表征的狭隘化倾向。究其实质,这是缺乏理性反思、丧失个体主体性的表现。
(二)传统与现代之惑:警惕爱国主义的虚无化
爱国主义具有发展性,随着社会变迁和实践发展,爱国主义必然会展现出不同的时代内涵,具有相对的指向性和引领性。但是爱国主义的发展必须与传统精神相切合、与现实社会相符合、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与人民愿景相吻合,才能起到凝魂聚力的精神力作用。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无前例地将中国社会和个体成员卷入了一场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现代性变革之中,社会成员只有直面传统与现代的转换问题,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才能紧随时代发展,形成具有科学性的发展着的爱国主义。但是“现代性社会是对传统的否定性产物”。这种否定既是对传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超越,又是对群体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型,更是对价值观念和理想信仰的扬弃。伴随这种“现代性否定”,存在着走向虚无化的风险,导致对爱国主义传统的简单否定和全面抛弃。究其本源,爱国主义的虚无化倾向,是被现代性迷住了双眼、扰乱了阵脚、蛊惑了头脑,无法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所致。
(三)认知与践行之困:警惕爱国主义的情绪化
从内生性结构看,爱国主义并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精神言说,还是一种动态的行为践行,不仅体现在人们对祖国、对民族的情感认同、价值维护和信仰追求等精神性层面,而且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社会交往等实践性层面。因此,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践行及其相互关系,构成联通爱国主义内生性结构和外显性模式的重要途径。一旦认知和践行之间出现偏差,即认知与践行之间无法有效联通和科学互构,极易引发爱国主义的情绪化问题,导致爱国主义停留在情感抒发阶段,无法进一步发展到科学的规范阶段和理性的信仰阶段,进而导致情感抒发因为缺乏规范性约束、科学性分析和方向性指引呈现混乱状态。或者因复杂性国际事件、突发性社会事件采取比较激进的表达方式,或者因理性克制的爱国主义倡导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四)现成与养成之思:警惕爱国主义的简单化
作为一种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性产物,爱国主义的生成、发展和演化必然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实践;同时,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和弘扬过程同样基于历史的、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因此,如何处理爱国主义在既定内容与具体涵养之间的关系,即现成(既定)的爱国主义与养成(发展)的爱国主义的互动关系,是形成科学理性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看到既定的爱国主义的传统性优势和规范性力量;一方面,要明确发展的爱国主义的创新性特征和现实性力量,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承继弘扬民族精神和创新发展时代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维持爱国主义威权和激发爱国主义活力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则可能导致爱国主义的简单化。诸如动辄以“出境旅游就是不爱国”、“海外求学就是不爱国”等论调打压别人,本质上是爱国主义僵固化的表现。
当代爱国主义的培育路径
分析解读爱国主义需要宏大视野和系统思维,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同样需要在宏观场域中正视爱国主义的系统性客观存在,审视爱国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现实处境,建构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爱国主义培育路径。
(一)满足利益需求:培育爱国主义的现实基础
任何人都无法脱离社会群体单独生存,都需要依托群体、融入社会才能获得持久和稳定的发展保障。人们在思考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将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产生了对社会、民族、国家的深深依赖感,形成原始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爱国主义在实质上表现为个人与国家或民族间的一种价值关系,表现为一定民族在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或民族利益之间关系上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培育爱国主义不能忽视或无视人的物质需要和利益诉求,而是要以之为培育的基点。
(二)传承民族精神:发展爱国主义的历史镜鉴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也是爱国主义的文化之源。要发展当代爱国主义,就要善于向古人学习,向经典取经,好的传统不能丢,优秀的精神不能忘。创新不是对过去否定,发展也不是与传统决裂,要将培育爱国主义与传承民族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尤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不论是其内在的文化滋养,还是其外在的辐射模式,抑或其推广的传教方式,都会对当代爱国主义的创新发展形成影响、产生启迪。
(三)注重地域涵养:弘扬爱国主义的现代途径
当代爱国主义之所以呈现复杂性特质,与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的场域不同密切相关。中国幅员辽阔、地域迥样,因此,注重爱国主义的地域涵养,突出爱国主义培育的地域性特征,是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现代途径。推动爱国主义创新发展,必须根植在不同地域之中,融入不同的人民群体之中,润化于不同的日常生活之中,结合当地人民群众的文化习俗、民族习惯、生活方式,在核心精神保持一致的前提下,采取风格各异、形式各表的方式方法,实现爱国主义培育和弘扬的具体化、本土化和地域化。
(四)强化微观践行:落实爱国主义的重要手段
爱国主义培育的关键节点在于爱国行为的落实和发展,即能否有序、规范、合理地践行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培育宁肯慢一些,采取更加稳妥、微观、细致的途径和方式推进人们在具体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爱国主义践行。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传统民俗节庆、网络微型媒体、公益广告展播、日常道德教育、家风乡规培育等具体的微观路径,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人们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爱国主义。
(五)打造世界情怀:传播爱国主义的科学态度
面对全球时代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应该树立开放的、包容的、温和的爱国主义态度,形成面向世界的爱国主义胸怀,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倾向。科学培育爱国主义,“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意味着不仅要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还要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生存权利、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与其他民族和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将独具特色的和谐精神风范,在传播中国爱国主义正能量、吸收各国爱国主义培育鲜活力的过程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爱国主义培育中的理性态度和文化自觉。(稿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标题: 培育当代爱国主义的多维路径 )
编辑: 赵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