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基地变高档酒店拷问监管失职

17.09.2014  11:05

  [辣评]

  张枫逸

  中国福彩中心黄山培训基地变身奢华庄园,庄园内设观石、徽雕、红酒等7个主题餐厅,以及面积约2000平方米红地毯广场,还有在法国培训10余年的西餐大厨。基地从2011年9月转企开业后,没办过几次与福彩有关的培训,倒是各类公务接待无数。(9月15日《法制晚报》)

  党政机关培训中心隐藏的腐败曾多次被曝光,对此有专家表示,应明确具体的清理标准,明确哪些培训中心该保留,哪些该淘汰。诚然,随着社会发展,党政机关培训任务完全可通过政府采购满足,且容易沦为公款吃喝的“避风港”和单位自肥的“小金库”。中央多次出台规定,并拟以立法形式禁止党政机关以任何名义建设包括培训中心在内的各类具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不过,对于培训基地变身高档酒店,真正该拷问的并非培训基地本身。

  必须看到,培训基地变高档酒店的背后,暴露的是三公消费的粗放式管理。素以廉洁著称的香港,每年公务接待费用只有500多万元。在立法会、审计署、媒体的共同严格监督下,午餐和晚宴人均上限被分别规定为350港元、450港元。而规则的缺失下,去年广州各区公开的“三公”账本中,其中三个街镇公务接待费超过百万元,三者之和就与香港特区政府旗鼓相当。

  近年来党政机关到高档酒店开会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雷声大、雨点小”,很少有单位因此受到实质性处罚。今年6月,2013年度审计报告披露,交通运输部、民政部等22个部门2013年在非定点饭店召开会议384个,其中87个在五星级酒店。但报告对相关处罚只字未提,至今未见任何问责结果。

  眼下,清理整顿培训中心已被纳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范围,我们要釜底抽薪,从制度层面规范三公消费。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所言,明确会议伙食标准和住房标准,防止出现“课程不好却吃得好、住得好”的度假式培训。而最近出台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中“超预算开支‘三公’可撤职”的重典能否落地,形成公款吃喝的高压线、奢华消费的防火墙,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