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半年查处基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受贿案9件9人

18.07.2014  11:18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检察院获悉,今年上半年深圳市检察机关查处基层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受贿案9件9人,其中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7人、南山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2人。目前,9名涉案人员正陆续进入审查起诉环节,其中2人已被提起公诉。

  一位办案检察官用“蝇贪”来概括了这些涉案人员的特性:“他们是传统视角中‘冷衙门’中的基层工作人员,平时不容易被引起关注,但直接与企业、群众打交道;他们都是正式的国家公务人员,但级别都不太高,最高才是正科级;他们手中的权力不算大,但擅长运用的话,足以卡住辖区相关企业的咽喉;他们每次收的钱都不算太多,最常见的是三五千左右,但累计起来往往能达到数万直至数十万元;他们大小红包各类礼品等都通吃,但互相之间并不避讳,以至于受贿还带有群体性。

  作为一家负责污水处理的运营商,某环保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袁某需要长期和基层环保部门打交道。用他的话说,“必须和他们搞好关系,这样他们才会关照污水运营项目和我负责的污染企业。”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7名工作人员均被袁某的“银弹”击中,并在环保批文、环境监测、行政执法等相关环节为其提供便利或帮助。

  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从办案情况看,一些涉案人员想方设法在自己的权力空间内,将“收你钱财给你关照”的潜规则运用得很娴熟。

  “关照”与“不关照”,差别很大。一位行贿人多次给宝安区环境保护与水务局的工作人员送上好处费,其坦言,“在现场监测中如果发现我公司运营的项目有问题,他们会在现场向我提出,我会立刻安排人员进行整改。如果不是对我关照的话,他们也可以按照规定制作笔录,向我公司直接开出罚款单。

  有些污染企业长期存在着各种违规行为,正如一位行贿人所供认的“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卡我”。于是,“送钱”然后被“关照”成为很多污染企业的选择,“收你钱财给你关照”便成了涉案人员与企业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甚至有的工作人员之间还会为此互相“打招呼”。

  在这种“潜规则”之下,部分污染企业与执法人员似乎达成了一种“双赢”的局面。个别环保执法人员的疏于职守,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持续蔓延,其后果是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用全体纳税人的钱来“埋单”,且治理起来相当困难。据了解,政府部门一年投入环保治理的相关费用非常高昂。

  “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关乎社会公众,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因此,关乎民生问题的执法部门出现腐败更令市民无法容忍。”办案检察官说,“他们平时处在基层,加上行贿受贿行为又往往限于‘一对一’,次数较多但数额不大,造成了基层执法中的腐败问题发现难、查证难。

  因此,该院对于此类关乎民生的领域将给予更多关注,和媒体界和人大代表们一道,切实维护百姓利益,还老百姓健康的生活环境。

  (编辑:邢曼)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