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金支付比例有助分级诊疗落地
■ 辛 平
本报24日报道,市人社局和市财政局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调整梅州市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的通知》,对现行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有关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方面进行部分调整,3月1日起实施,未作调整的按原规定执行。
将现行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从80%提高到85%,堪称确保分级诊疗落地的一剂“良药”,必将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局,意义非凡。
助推分级诊疗落地,尽管优惠政策不断出台,但令人困惑的是,很多患者即使挂号、候诊费尽周折,也要去挤大医院。为什么基层医疗机构门庭冷落,宁让大量医疗资源闲置浪费,也鲜有人问津?显然,在报销比例因素之外,基层难见好医生也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如此讲来,要想让分级诊疗制度真正落地生根,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最迫切的就是要让患者在基层诊治时也能看到好医生。
我市出台政策鼓励患者分级诊疗,将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85%,有利于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就近就地就医。但要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大病、危重病到大医院去看的分级诊疗,还要让基层医疗机构能赢得群众信任。如果能让好医生流动起来,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就会让医疗资源得到充分使用,既减轻大医院的负担,也会让基层医疗机构动起来,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如何让分级诊疗叫好又叫座,展开来说,在提高基层医院就医医保报销比例的同时,还要让三甲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结对子,实现医生资源的双向交流。比如,大医院安排优秀医生定期轮流去基层医疗机构坐诊,让民众可以近距离看专家号;组织基层医疗机构优秀医生到大医院培训,建立医生资源双向轮换机制,从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引导优秀医生真正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推动患者在基层医院首诊,把患者从大医院分流到基层医院,等等。
在调整全市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的同时,面对患者对大医院的盲目崇拜,还应采取进一步激励措施,在薪酬待遇、福利保障、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下沉”,使之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骨干力量,从而把部分患者从大医院分流到基层医院,推动患者在基层医院首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