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均基金结余略高于全国水平 专家认为,广东社保基金结余不是太多,而是不够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异地务工人员进入企业打工,在经济转型、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外来工对于社保的诉求日趋强烈。为什么要参加社会保险?如何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广东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究竟高不高?医保基金是否结余过多?针对目前广东社会保险中的热点问题,南方日报记者1日专访了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
●南方日报记者 刘熠
1
如何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南方日报:《社会保险法》和近年的国家相关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为什么要推进全国统筹?
申曙光: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的弊端显而易见,如公平性差、流动性差、抗风险能力弱、地区之间及企业之间“苦乐不均”等。养老保险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共济性”,即按照“大数法则”实行互助共济,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统一筹集和调剂使用资金,依靠更大的力量均衡负担和分散风险。因此,《社会保险法》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要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但当前实现全国层面的统筹仍未起步。
南方日报:为什么?因为存在阻力?
申曙光:对,提高统筹层次不可避免地涉及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收入结构的调整和利益的再分配,推进过程中必然存在多种阻力和困难。不同地区由于制度覆盖程度差异大、制度内人群老龄化程度差异大、抚养比差异大,造成养老保险的负担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这更是引起了地区间的利益冲突,加大了统筹层次提高的困难。
南方日报:怎么解决呢?
申曙光:当前,对于如何实现全国统筹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分步走,以省级统筹为过渡再实现全国统筹;另一种则是一步到位,从地市级统筹直接跨入全国统筹。我认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执行。因此,在政策选择中既要遵从于“统”这个大局,又要坚持“分”这个策略。某些具有共性的项目必须做到制度设计之初的一步到位,以减少后续制度运行的“再转制成本”和碎片化隐忧;同时,又要尊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对操作复杂、涉及各群体切身利益的敏感性项目,宜采取渐进的方式分步实施。
2
增强调剂能力,确保支付压力重地区按时足额发放
广东养老金省级统筹有哪些进展?
南方日报:如你所说,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基础是省级统筹,那么广东在省级统筹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申曙光: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是一个既定目标,其基础是省级统筹,但各省情况不一,难以形成一个全国适应的模式。因此,不同省市探索形成了不同的统筹模式。广东省2008年即开始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2009年实施“省级调剂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模式,建立了各级政府养老保险责任分担机制——各市按收支平衡原则编制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同时按单位缴费总额的9%上缴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由省统一调配,主要拨给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重的地区,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显然,这种模式能够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在全省的统筹调剂能力,从而有利于确保社会保险互助共济、风险共担功能的实现。
南方日报:在全国统筹的目标下,广东省级统筹模式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申曙光: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实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确存在一些亟须改进的地方:一是基金管理尚未实现省级统一,各市分散管理影响社保基金的整体规划、统筹调剂,难以发挥基金规模效益和整体功能。二是缴费基数、比例尚未统一,部分市的单位缴费比例尚未调整至省统一规定的13%-15%,缴费基数下限尚未调整至省统一的全省全口径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国家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预计将对广东省产生较大影响,这也在客观上对广东省提出了加快推进省级统筹工作的要求。
3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能简单对比绝对额
广东养老金待遇水平不够高?
南方日报:2014年广东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在全国排名第8位,位于西藏、北京、上海、青海、天津、新疆、宁夏之后。因此有人质疑,广东省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够高。你怎么看?
申曙光:这里存在某种误解。事实上,广东不仅连续10年按国家规定比例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还通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养老金倒挂、改革完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其待遇水平。
其实,全国各省市情况不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能简单对比绝对额大小。基本养老金水平排在广东省前面的省市中,北京、上海、天津为直辖市,属于城市经济,与具有广大落后农村地区的广东省无法相比。
事实上,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基本养老金除以社平工资)是可以更直观地反映退休人员退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广东各地社平工资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形成的养老金也受到影响。虽然粤东西北地区平均养老金的绝对额不高,但与当地社平工资相比,落差并不明显,2013年全省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在全国排名第4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
不是结余太多,而是结余不够
广东社保基金结余太多?
南方日报:不少人认为,广东基金结余太多,应该降低缴费,或者提高保障水平。可是像你刚才说的,广东保障水平并不低?
申曙光:社会保险的运作原理就是通过长期的资金积累来应付未来的风险,因此必然有基金的积累,且必须有大规模的基金积累。也就是说,没有基金的积累就没有社会保险。我认为,从总体上来看,不是积累了太多的基金,而是积累不够。
以养老保险为例。2012年,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600多亿元、人均基金结余9000多元,同期,全国人均基金结余8700元,广东省人均基金结余只是略高于全国水平。
二是可支付月数不多。根据测算,即使按照目前的待遇发放水平,职保基金现有结余量仅够支付基本养老金不足50个月。由于退休人数在快速增加,待遇水平在逐年提高,事实上并不可能支付这么久。
三是结余基金实质上主要是个人账户的结余,据我所知,目前,职保基金累计结余中,参保人的个人账户基金占89%左右,统筹基金仅占11%左右。
第四,这种结余是一种局部性的结余,珠三角地区基金结余占90%,粤东西北地区基金结余仅占10%,部分市收支赤字严重,养老金支付能力受到制约。特别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局势下,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数正大幅增加,参保缴费人数的增长速度相应放缓,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将面临增幅下降的状况,基金支付压力将进一步加剧。所以总体来看,这种结余并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当然,结余的基金需要很好的运作,以免贬值,这是另一层面的问题。
无论如何,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直接关系着退休人群的生活水平,它不仅应能抵御通货膨胀,还应能让退休人员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特别在发达地区,生活费用高,如维持现有水平,部分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待遇难以维持其正常生活水平。因此,广东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还需逐渐提高。未来,这种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来实现。
5
率先将部分慢性病和重病门诊纳入基金报销
广东医疗保障水平如何?
南方日报:2013年底,全省职工医保结余1240亿元,看上去很可观。有这么多结余,广东在医疗保险方面的保障水平如何?
申曙光:目前医保基金结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目前经济增速放缓对医疗保险扩面和筹资都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广东步入老龄化社会,退休人员快速增加,而退休人员无需缴纳医疗保险费即可享受待遇且用掉了较多的基金,因此未来医保基金支出将快速增加。
多年来,广东在建立和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医保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可报销药品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参保人还可在全市范围内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且即时结算。同时,广东率先出台政策,将须长期接受门诊治疗的恶性肿瘤、肾移植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方便慢性病和重病患者门诊治疗并积极探索开展大病保险试点,大大提高了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对于困难与低收入家庭特别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