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道基院士再访我校调研滴灌施药技术

14.12.2015  11:58

  12月9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蔡道基研究员冒雨来到我校,调研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滴灌施药技术一年来的进展。这是蔡院士自去年12月24日以来,第二次莅临我校指导相关工作。

        张志祥教授汇报了滴灌施药后药剂在植株体内及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与消解动态;林菲副研究员报告了糖基导向农药和氨基酸导向农药载体研究的进展;赖多博士总结了本实验室今年在新疆开展的滴灌施药田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情况。蔡院士一直非常关注本实验室导向农药的研究工作,对实验室今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蔡院士认为,分布和消解规律的研究为精准施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农药转运载体的研究为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新农药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在新疆的田间实验,密切联系新疆的实际,为滴灌施药技术在新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他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实验室在理论上进行更深入探讨的同时,加速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因为这一技术正好吻合了我国今年提出的农药减量増效的发展战略,充分显示了实验室研究的前瞻性。

  “导向农药”为实验室主任徐汉虹教授2002年提出,经过10余年的研究逐步走向成熟。膜下滴灌施药技术是徐汉虹教授团队继挂包法防治椰心叶甲后的又一随水施药新技术,是导向农药理论的又一应用成果。该技术立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膜下滴灌发展现实,巧妙借用现有滴灌设施实现精准的导向施药。

  传统的农药分布方式是喷雾,借助空气分散。挂包法和滴灌施药都是借助水分包括雨水和灌溉水分布,避免了漂移,提高了功效,保护了天敌,成为目前研究发展的新方向。(文/图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解云)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