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塞“咬人”漏洞需完善设备细节

20.06.2016  17:49

  本报报道,16日上午10时许,五华县一名男孩把手伸入绞肉机,手被卡住无法取出。消防和医生联手施救,但小孩还是失去了他的左手掌。

  毋庸置疑,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悲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由于家长一时的麻痹往往会将孩子置于险境之中。近几年,扶手电梯夹伤孩子、车窗卡住幼童头颈、旋转门夹住儿童胳膊……公共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让不少孩子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必须引起社会的警惕。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照看好孩子是做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当务之急,尤应将保障儿童安全权益上升至法律层面,通过提升父母的监护意识和看管能力,减少和杜绝意外伤害事件。要加强对孩子的警示教育和安全指引,让他们具备必要的安全常识和自救知识,从而远离危险地带。

  当然,儿童意外事件频发很大程度上还与公共设施存在安全漏洞有关。绞肉机“咬人”为例,说明其安全系数低。尽管有些细节在大人的眼里可能不屑一顾,但若从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些纰漏或许就是重大的安全隐患。从这个角度来讲,消除类似绞肉机“咬人”的隐患,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并且多一点“儿童眼光”。只有在设计、制作、使用等方面既考虑美观实用,更注重安全耐用,才能避免因安全设计缺陷而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公共场所和有关部门应多些换位思考,注重细节,哪怕是一块面砖的光洁度、一张桌椅的高度、一个按钮的尺度,都应设身处地充分考虑儿童的生活习性和安全保险系数,确保设施“无懈可击”。

  “细节决定成败”,让儿童更加安全舒畅地学习生活,就应该把安全细节做到位。无论是设施设备的生产企业,还是使用单位,都应有这样的责任担当。但愿此次血的教训能够敲响安全警钟,弥补安全疏漏,在给绞肉机安装“防护网”的同时,还应在生产管理的思路上也装个“安全阀”。

  ■ 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