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特色有助提升居民“三感”

20.05.2016  10:58

  本报近日报道,在梅州城区沿江沿湖、芹洋半岛城市设计成果汇报会上,市委书记黄强、市长谭君铁强调,要精益求精完善设计方案,切实组织好设计成果实施,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把梅州建设成为客家特色风貌明显的城市。这为我市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城市”问题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彰显梅州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基调。

  我市是世界客都,梅江是我市的“母亲河”,也是市区的中轴线。而客家文化是我市的灵魂,如何把这两大元素融合到城市的建设中,关系到城市扩容提质中“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如今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求,要把我市建设成为客家特色风貌明显的城市,这对于提升居民的舒适感、自豪感、归属感有积极意义,可谓彰特色、接地气、顺民意的德政之举。

  舒适感是居民的基本要求。建设客家特色风貌明显的城市,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规划。规划的目的,就是要使居民的生产、生活更科学、更和谐,只有如此才能让居民有实实在在的舒适感。因此,我们的城市规划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充分论证,规划引领,做到突出彰显山水自然、突出彰显文化内涵、突出彰显时代风采、突出彰显和谐相融。围绕做好这四个彰显,城市的功能布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风格等才能跟居民的居住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自豪感是居民的内在追求。作为全世界客家人的心灵家园,一座具有客家特色明显的城市,能大大提升居民的自豪感。生活在融入了客家元素的建筑群体、充满客家风情的街道商铺、彰显客家韵味的景观格局的城里,让人犹如走进客家文化“大观园”。这对客家人来说,自己就如生活在客家文化印记中,充满了自豪感。而对外来人来说,很容易就记住这样一个有客家特色风貌的城市。

  归属感是居民的最终归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市委市政府突出“四个彰显”的要求,建设客家特色风貌明显的城市,正是要把我市优秀的客家文化保护和传承好,让住在这座城市的居民打开家门“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将使居民对这座城市充满归属感,真真正正把居住在这座城市当成最好的归宿。

  ■ 彭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