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最先富起来的人忆当年:一捆青菜换来的媳妇和8毛钱的嫁妆

29.12.2018  07:2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励精图治,40年凤凰浴火,40年辉煌成就。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印象塘厦编辑部推出《激荡40年——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系列报道,回顾塘厦改革开放40年披荆斩棘、激荡人心的崛起之路,展现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塘厦人民矢志奋斗、砥砺前行、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动员全镇人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塘厦建设东莞东南临深片区中心继续奋进。

今天,我们走进莲湖社区,走近一对古稀夫妇,听他们讲述改革开放带给他们的变化。

上了年纪的人大都喜欢忆苦思甜

喜欢说从前的事

回忆过去的苦难

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这仿佛是上一代人的一贯爱好

也是我们最爱听的故事

谢达光

土生土长的塘厦莲湖人

今年已经71岁

从幼时失怙、食不果腹

到成为塘厦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

老人感慨万千

40年间,万万没想到

日子还可以好成现在这样

▲塘厦莲湖社区居民谢达光

过去的日子苦得赛黄连

71岁的谢达光跟着妻子住在一栋自建的三层高小楼里,老人家身体硬朗,精神健旺,楼上楼下收拾得干干净净。坐在宽敞的客厅里,老人与小编拉起了家常,说起这几十年的经历……

▲谢达光讲述改革开放40年变化

1947年,谢达光出生于塘厦莲湖水口围。“70多年来的变化,尤其是这40年的变化太大了,太多了,说也说不完。”谢达光说,“很多变化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从前的艰苦生活,仍然历历在目。1957年,谢达光母亲因病去世,他才10岁,两个弟弟还不会干活,最小的妹妹仅7个月。一家五张嘴全靠父亲一个人养活。

我爸爸太辛苦了”,隔了半个世纪,回想当时的日子,老人家还有点激动。父亲白天出工挣工分,晚上回来还要带嗷嗷哭泣的女儿,日子苦得赛黄连。不够吃,不够穿,没娘管,谢达光清楚记得,那时父亲都是捡一些破旧衣服回来,等到晚上的一点空闲时间,就点起煤油灯,一针一针地把破旧衣服缝起来,给几兄妹穿。别人看着心酸,劝父亲把最小的孩子送人。谢达光坚决反对,他心疼妹妹吃不饱,但送了人他更怕别人待她不好。“那时候女仔都不被重视,我们怎么都要省一口吃的给她,别人要是不好好养她怎么办?

小小年纪,身为老大的谢达光就肩负起了照顾家庭的职责,挑水做饭砍柴打草养鸡喂猪……同龄孩子都上学了,他要留在家照顾弟弟妹妹,直到11岁才上小学。然后仅仅3年又辍学了,家里连每年1.2元的学费都拿不出。

14岁,谢达光成了所在生产队年纪最小的劳动力。他参加牛眠埔水库修建,去挑泥巴,由于力气小没经验,不懂得怎么倒泥巴,就蹲在地上一点一点把筐里的泥抠出来,后面的人没留意,一筐把他埋在了烂泥里。

一捆青菜换来的媳妇和8毛钱的嫁妆

虽然家贫,但谢达光吃苦耐劳,心脑灵活。他跟着老人学习种田技巧,加上自己观察总结,竟无师自通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过去务农看天吃饭,掌握节气才能保证收成,会辨节气识天气的人无形中就是权威。加上他亲和质朴,心地公正,获得到了村民的认可。1968年,21岁的谢达光当上了生产队长,一干就是35年,直接2003年才卸任。

▲谢达光结婚时居住的小瓦房

1969年,谢达光迎娶了同村的谢美福。而结婚时的趣事让两位老人至今仍互相打趣,成为最温馨的回忆。

当年,日子清贫,但邻里关系非常好。谢达光的父亲种菜,有一次送给了谢美福母亲一斤青菜。谢美福母亲通过小细节感觉这家人勤劳又善良,于是决定把谢美福许配给谢达光。

当时结婚没有仪式,没有彩礼,连女方穿的衣服都是借的,嫁妆也只有8毛钱的肥猪肉。回忆往事,两位老人都笑了起来。

▲谢达光和谢美福夫妇的结婚登记申请书保存完好

谢达光说,妻子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年轻时在地里干活,背上背着一个小孩,肩上挑着一担草,前面赶一头牛,后面也牵一头牛,很能吃苦耐劳。听到丈夫的夸赞,谢美福笑得甜滋滋的。

从物资匮乏的清苦生活中趟过来,两个人不离不弃,相敬如宾得度过了49年的婚姻生活。

成为塘厦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1978年底,中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不久,塘厦开始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前所未有地被激发。谢达光一家分到了15亩田地,夫妻二人认真耕耘,日子一天一变。除了种田,1987年,他还承包了一座70亩的山头,种植荔枝、菠萝、芒果。

谢达光说,改革开放,让他更加坚信勤劳致富。没有了顾虑和束缚的他,做起了生意。

他发现,当时塘厦农民种植的木薯不好卖,价钱也便宜。他就四处跑动联系东莞的薯粉厂,打通收购渠道,再回头成为村里第一个收木薯的人。他独自一人到各村收木薯,一天收两车木薯,大概两万多斤,运到东莞薯粉厂,这一倒腾,一天可以赚1000元。

接着,他又发现塘厦许多农民种田缺少肥料,而相邻的深圳却死鱼成堆,谢达光将死鱼从深圳运回来做成肥料,卖给村民,再赚一笔。

到了1989年,当万元户还不多时,谢达光家已有十来万元积蓄。

▲谢达光自己建的第一所房子

首先富起来的谢达光并没有忘记村里的发展,他组织生产队的男丁拉灰沙,帮助每家每户建新房,让曾经是莲湖最贫困、最偏远的水口围,一跃成为最光鲜的地方。他买了第一辆摩托车后,经常无偿帮村民运东西,村民为此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骆驼”。

▲生产队集资兴建的厂房

随着塘厦城市化进程加快,莲湖发展也提速,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过去连一条公路都没有的水口围,运公余粮都要在石马河上行船才能出去的水口围,到了1991年,生产队有了资金,村民集资建了集体所有的第一家厂房,1993年建起了第二家。目前,还有外资企业4家。谢达光说,现在村里分红,每年都能拿到7000多元。

看着眼前的生活,再想想之前的种种辛苦,夫妻俩相视而笑,“没有苦哪来甜?”夫妻俩对晚年的幸福生活充满向往。

40年

一代人从风华正茂到鬓发苍苍

40年

一个社会从风云激荡到梦想腾飞

如今谢达光儿孙满堂

其中两个孙子当兵

一个孙女做教师

他享受着天伦之乐

老年生活衣食无忧

又有儿孙膝间围绕

真可谓圆满

文图/雪芬、雪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