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一组花海图 让增城大埔围一夜变“网红”
增江街党工委书记卜永彪称,这是“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规划理念的成果
去年12月下旬,因为一组花海图片,广州最东部的偏远小村大埔围突然成了增城“网红”。大批观光客的到来,让还在建的花海公园一度闭园谢客。对于大埔围村民来讲,自家村子因“颜值”而一夜成名,真是意外之喜。要是在4年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当时村子里还是猪场遍地,烂屋成群。大埔围村“变脸”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对于广州的村庄治理有哪些可借鉴之处?用增江街党工委书记卜永彪的话来讲,这是“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的规划理念的成果。
新旧房屋交错 村民出门见绿
从增城城区出发,驾车约20分钟就可以到达大埔围村。这里距惠州的博罗县只有两公里,是广州的最东缘。与一些地方整齐划一的“新农村”不同,大埔围村每家每户布局各异。新旧房屋交错,公共空间的绿化、休闲设施也是见缝插针:原有的大荔枝树下,铺一条红砖小路,摆几个石桌石椅,就是一个休闲小广场;离马路近的小楼房,门口矮墙直接做成了窄长的花槽,村民出门即见绿。
不少人家院墙、窗下绘有别致的涂鸦作品,且与环境融为一体。比如,一根水管在墙上横穿过去,水管上就可以“坐”上一排小朋友;红砖房的小窗户上,正好可以“蹲”上一只胖胖的龙猫;绿色的铁院门旁,“站”着一个白雪公主,大裙子正好和大门同色。据介绍,这些都是松田学院艺术系学生们的作品。
作为广州第二批“美丽乡村”试点村,只有25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大埔围呈现出“小而美”的精致格局。用增江街党工委书记卜永彪的话来讲,这是“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的规划理念的成果。大埔围村原本各类住房,建筑质量不同、外立面风格各异。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并没有采取全盘否定、推倒重来的办法,而是延续原有建筑形态、空间和院落的布局,设计与现有风格协调的整饰方案。但也不是一点不拆。根据规划,大埔围村拆除了166间破旧房屋,但保留了大批原生态的果树、林木,又在腾出的空间设置绿地、公园、广场,用绿色生态景观把各种偏黄色调的民居串联了起来。
82家猪场被清理 村前“花海”五一见
除了美化村庄环境,村里还引进专业公司,打造村前的“花海”公园。去年年末,公园里盛放的波斯菊,让大埔围村在增城火了一把,变得小有名气。到今年五一,花海公园和旁边的亲子农耕体验园区将正式开园营业,届时将有大片向日葵、波斯菊迎客。在温棚体验区,游客看到喜欢的植物可以直接装盆买走。运营方也将为游客提供正规的停车场、洗手间等配套服务。村里的游客接待中心也刚做完外墙装饰,待五一时一同启用。
在大埔围村支书张帆、村委会主任叶伟浓看来,花海公园带来的客流将带动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等副业,激起村民们在家“创业”的热情。目前,村里已有3家家庭旅馆通过“万家旅舍”(增城官方打造的民宿品牌)认证,还有30多个家庭旅馆正在申请牌照。村民叶金如家的定红旅舍,就是在自家小楼里装修出了7个带卫生间的客房,按一天100元的价格开始营业。
未来,村里还打算在村后山上开发一片木屋休闲区,再把原有一个失去调蓄功能的水库改造为湿地公园,配套垂钓、烧烤、绿道等各种设施,把乡村旅游业做起来。那么,转型乡村旅游业之前,村民靠什么为生呢?谈起这个,张帆直摇头,“那时,好多鱼塘、土地都发包出去给人做猪舍了”,村里环境也变得脏乱。在2012年增城整治散小乱猪场行动中,大埔围村开始“变身”,清理了82家“散小乱”养猪场,同时通过集中土地流转的方式,引进增城第一家现代化大型养猪场。村前的“花海”也是在整治猪场之后引入的,原本分属于120多户人家的80多亩农田被整合盘活,引进了花卉种植加工基地和花卉景观公园,为村里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