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千年黄屋古村面临消失 专家会诊共谋活化发展
身为老广,您有听说过增城黄屋古村吗?该村已有近千年历史,村中民居建筑独具地方特色,但与其他“非著名古村”一样,该村正面临古村消失的困境。12月12日,公益组织“古村之友”及专家学者、创客一行走进黄屋村,召开“首届广州古村发展论坛”,为黄屋古村的发展会诊把脉。
■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文 受访者供图
走访 民国大戏院成了“宴会厅”
12月12日,新快报记者随同广州市相关规划、旅游、文化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以及高校教师等各行业专家一起来到增城区正果镇黄屋村,走访民国大戏院、祠堂等特色建筑,谋划古村未来活化发展的路径。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古村内多数民宅已经闲置,屋外砖崩长苔,屋内蛛丝满布,仅余四五户人家独守在此。整个围村成了鸡、鸭的乐园,即使生人造访也毫不畏惧。围村外不到100米,有一座民国大戏院,于1948年筹建,颇具民国风格,以前曾邀请广州的戏班登台演出,后来作为小学教室,虽有些破损,整体结构仍保持完整,但该戏院因为常年无人打理,已被搬空弃置,现在供村民举办喜事时宴请宾客之用。
而一处有400年历史的老宅,在1968年发生特大洪水时曾被淹没过。现在,老宅基本上已经荒废。
探因 村民拆旧建新破坏了古村
增城“古村之友”协会(筹办)的牵头人武文溥告诉新快报记者,黄屋村的老建筑以老式广府围屋为主,具有较高欣赏价值,但部分房屋年久失修,有些已经空置破败,很可惜。而新式建筑质量较高,居住环境较好,但布局混乱,干扰了传统村落空间秩序,破坏了街巷立面景观。
“这里的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农村富余青壮年劳动力不断转移,留下了老、幼农民生活在农村,农村活力不足。”武文溥介绍说,黄屋古村落的总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总人口798人,共190户。不少人出外务工,古村空心化严重。留村的村民以种植业为主,集体经济以土地流转和扶贫帮扶收入为主。
目前,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古村正在逐渐消失。中共正果镇委委员雷朝晖介绍说,农村经济发展使得农民有建房需求,但乡村没有规划,增城北部属于限制发展区域,土规限制严格,村民没处建房,只能拆旧房建新房。正果有很多古村就是因为这样而逐渐消亡。政府已经感受到保护古村的迫切性。
会诊 探索路径解决“黄屋困惑”
于是,相关政府部门联合社会组织进行“古村会诊”,为黄屋村发展出谋划策。创客机构提供了多种思路,如把黄屋村打造成古村乐园、作为亲子教育基地、打造成生态旅游乡村等。专家学者也提出古村在活化与发展中的困惑,如“中小投资主体进入乡村之后如何维持与当地乡村社群关系”、“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和政策支持不明确”、“创客带着情怀进入乡村,但对古村的产品和市场比较陌生”等。
在这次古村发展论坛上,各界人士纷纷建言。《中国国家地理》出品人曾广军说,古村的活化要把人文之美放在第一位,“如果我们都不懂这片土地就进去开发建设,就会像中国很多古村一样,建设成城里的二流社区”。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施红平说,城市化不代表要消灭农村,农村要保存其特色,农村要有农村的样子,在乡村的活化过程中,政府和村民要起重要作用,而不能光靠创客。
“古村之友”公益机构寄望于解决“黄屋困惑”,并形成可行路径,为全国古村发展积累可以借鉴和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