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水灾追问:罕见洪水因水库未提前泄洪?

28.05.2014  16:28
增城水灾追问:罕见洪水因水库未提前泄洪?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增城大封门水库

5·23”暴雨袭增城,罕见洪水肆虐超过24小时,派潭站录得降雨量343.3毫米,超50年一遇。水灾造成3人死亡,9万人受灾。一些受访村民向记者回忆了洪水来袭的瞬间,认为上游水库开闸放水时未提前发放撤离通知,并怀疑大封门、牛牯嶂等水库没有提前泄洪加重洪水强度。对此,增城有关部门表示,水库到达一定水位时自动排洪,而且三防部门每年汛期前都会要求水库尽量降低水位以蓄滞洪水。

羊城晚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张志科

七境村村民不解:

为何水库开闸前半小时才通知疏散

增城派潭镇灵山(又称“牛牯嶂”)脚下的七境村是最靠近牛牯嶂水库的村,多位村民认为,派潭镇遭遇罕见洪水与水库未提前泄洪有关。“我活了八十多年,见过这么大雨,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洪)水。”七境村上陈村的陆婆婆说。她怀里抱着孙女坐在被水浸湿的家门口,所有家具、电器、衣服、锅碗瓢盆等杂物都堆放在室外空地上晾晒。“下面(指下游)的村水浸并不奇怪,但连我们村都浸到一米高,肯定跟水库放水有关。”陆婆婆直言。

七境村内跟陆婆婆持同样想法的村干部和村民不在少数。“村民都觉得洪水是水库造成的,有什么证据?”记者问一位村干部。“镇里来电话说水库要放水,半小时后洪水突然就到了,这算证据吗?”他反问。

有村民表示,连靠近水库的他们都只有半小时的疏散时间,自顾不暇,那么下游的村更是对洪水的到来一无所知。记者采访派潭镇下游受灾严重的村时,也有很多村民认为是大封门、牛牯嶂等水库同时放水导致河流倒灌,甚至“抽一根烟的时间水已经上升到1米高”。

23日上午8时许,七境村委干部接到了派潭镇打来的电话,“说水库要放闸了,让我们赶紧通知村民疏散”。村委干部迅速电话通知了所有自然村社的社长,分头开4辆车赶赴地势较低的南部大约10个村内通知村民疏散。七境村共有21个自然村,中青年在外打工,村内留守的主要是自救能力不足的老人和儿童,但村委的干部仅有7名。村委干部用车将残障人士接到地势较高的村委办公楼和学校里,但时间和人手不足。“水涨得很快,镇政府通知后大概过了半小时,内村里已经成了一片海洋,所有房子、车子、农田、公路都被淹了。”23日下午通讯信号和进村交通被完全隔断,七境村成了失联的孤岛。所幸七境村北部地势较高受灾程度较轻,且灵山有山泉留下,村内资源才不至于耗尽,村民得以自救。

增城三防回应:

降雨量罕见水库自动排洪一泻而下

5·23”水灾是否存在水库泄洪不当的人为因素?增城三防部门回应称,大封门水库和牛牯嶂水库达到一定水位会自然排洪,其中牛牯嶂在23日自动泄洪,大封门水库在21日一开始自动排洪。但由于降雨量历史罕见而水库设计库容小,自动溢流的水库水迅猛地一泻而下。

负责运行牛牯嶂水电站的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村民指责水库没有提前泄洪没有依据,“增城下了半个月的雨,水库从5日就开始每天放水”。据增城三防部门介绍,牛牯嶂水库集雨面积2.2平方公里,总库容151.4万立方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库的溢洪道没有闸门控制,当水位超过高程558米时就会自然排洪。23日12时,牛牯嶂水库水位达到了558米,水库开始自动溢洪,直到23日15时后,水位下降到557.9米,水库没有再泄洪。

据通报称,大封门水库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大封门水库溢洪道无闸门控制,只要水库的水位超过267米时就会自然排洪。每年汛期前,增城三防部门都会要求大封门水库尽量降低水库水位运行,最大限度地蓄滞洪水以缓解派潭河压力。

5月22日20时至23日20时,增城普降大雨到暴雨,特别是南昆山脉,降水过程积累雨量历史罕见。由于大封门水库集雨面积大、库容小,且受到特大暴雨的袭击,自动溢流的水库水迅猛地一泄而下。截至26日18时,大封门水库水位处于267.16米,仍在泄洪。为了缓解派潭河高水位运行对沿岸低洼地的影响,增城三防部门要求派潭镇政府加强派潭河沿线居民的防汛备汛工作,及时告知易受水浸点群众做好防范措施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