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糖纸厂旧址:昔日糖纸工业厂房 今朝特色电影小镇

01.08.2023  09:31

1978电影小镇

涓涓增江河水,默默见证两岸变迁。

在广州市增城区的增江东岸,一座浓浓电影元素的小镇早已成为广受居民游客喜爱的打卡点。时针拨回1956年,这里是增城厂,系国家“一五”期间对制糖工业采取“积极恢复和发展”计划下建成的机制糖厂。2001年糖纸厂停产后遗留下占地约4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2015年,增城区启动工业厂房旧改,废弃的增城糖纸厂蒸煮车间迎来新生。2017年这里成功结合电影产业开展工业遗存活化利用,活化为1978电影小镇,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

如今的增城糖纸厂旧址不仅保存了独属于当地的历史记忆,更重要的是作为广州首批工业遗产,其引入社会资本保护与利用的经验,更具现实性的推广意义。

回溯历史,广州制糖曾经全国闻名

据史料记载,晋朝葛洪的《西京杂记》就提到汉高祖时“南粤出石蜜”。到了宋代,广州制糖技术渐趋成熟,能生产冰糖,又称“糖霜”。广糖被列为贡品。

明末清初时,广东的甘蔗种植迅速发展。清初的增城土法制糖规模较大。《广东新语》专门记载:“增城白蔗尤美,冬至而榨,榨至清明而毕。

1934年,广州建成了我国第一间工业化生产的甘蔗机制糖厂,广州制糖随之全国闻名。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制糖工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食糖的主要产区之一。广州的制糖业也重获新机。1952年,制糖产量恢复到抗日战争前的水平,制糖技术大大提高。

一五”计划期间,广东省以发展制糖工业为重点。县管的增城糖厂就是在此背景下成立。1956年增城国营糖厂投产,年产糖可达1000多吨。从1956年投产至2001年被拍卖,增城糖纸厂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创建及制糖工业时期。糖厂建厂之初根据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分配生产任务,主要面向增城地区收购糖蔗,生产红糖、糖粉等产品,产量按计划核定为200吨。现存西部厂区的烟囱及紧邻其东面的蒸煮车间即此时期的核心建筑,迄今历史超过60年。第二阶段为蔗糖、造纸工业混合生产时期。1970年,厂区东翼建设了一批厂房,并引进一号造纸机,利用蔗渣造纸,糖厂演变为生产蔗糖和纸张的糖纸厂。第三阶段为造纸厂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增城地区的甘蔗种植逐渐减少,造纸成为主业。第四阶段为环保技术改造至停产时期。从1989年开始,造纸厂因为环保原因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这一时期,增城糖纸厂增建了办公楼和地下污水处理池,建设了现存工业遗产的南翼。

活化建筑,老车间激活新动能

从2001年到2014年,整个糖纸厂地块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也是在这一时期,重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逐渐成为国际和国内的热点,国内各地利用工业遗产改造的创意产业园层出不穷。

1978电影小镇总经理陈泽江说,2014年7月,在增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引入社会资本,1978文化创意园开始立项改造建设。2015年,1978文化创意园调整发展战略,将发展主题确定为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电影特色小镇。

糖纸厂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自此迅速开展:制造纸车间变身众创空间、洗浆厂房变身啤酒博物馆、加工厂房变身园区办公室……身在小镇,处处可以看到经过活化利用的原有厂房,早晚有当地居民在这里散步,周末有游客来休闲打卡。

一个个充满地方回忆的旧厂房、旧车间顿时“”了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蒸煮车间的活化利用。如今蒸煮车间的大烟囱,已成为园区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餐吧里一个大型砖砌窑炉非常显眼,侧面延伸出颇具沧桑感的桑叶枝条。

经过整体的活化改造,如今园区最大的文化特色就是完善保存了原有工厂的整体格局。”陈泽江介绍道,目前整个糖纸厂的总体格局、建筑体量、天际线和空间关系得到了完善的保存。

文/徐雯雯

图/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