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增进“战略互信”是中美关系发展之基

17.09.2015  12:38

自1979年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经常因一些棘手问题而引发风波。毋庸讳言,国与国的关系不会风平浪静,惧怕风波就无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建交36年,弹指一挥间。这组厚重的关系起伏中求平稳,颠簸中向前行,克服一个又一个矛盾,并在运动过程中趋向成熟,保持发展势头。

近来,美国战略界关于中美关系的辩论高潮迭起、锐度空前:论说这组关系的起与伏、进与停、合与分、斗与和,见仁见智、瑕瑜互见。作为利益攸关方,好观点要接受,错误的需解释;解释不通,搁下再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教授关于美国对华政策接近“临界点”等论点有忧患意识,旨在提醒“路当坦时须防倾”,确有警示之作用,加勉之必要。

现阶段中美关系略显沉闷。围绕南海岛礁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双边 投资 协定,两国有龃龉,也有摩擦。有些智库以消极失望的心态,只看一枝一叶就简单得出悲观结论,实为欠妥。在对事物关系的分析上,佛教主张“独具只眼”,“莫依他人作眼”。言下之意,把握形势、研究问题时,应具独到见解,看到大的方面,切忌人云亦云,跟风炒作。

中美关系之“大的方面”,首先体现在所有多边或全球事务上的同舟共济、积极合作: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 经济 复苏、防范国际 金融 风险等等。其次,中国作为现行国际秩序受益者和维护者,意识到国力增强与承担责任成正比,愿意在反恐、气候变化等领域担负更多国际责任,中美将合力完善国际秩序,加大全球治理,为世界安全与繁荣谋福增利。再次,双方利益融合已达空前的高度、深度,与冷战时代的美苏关系不可同日而语。

正因此,中美关系对政治、外交、经贸、军事、文化、教育、医疗领域全覆盖的特征,决定了两国谁都承担不起互相对抗、战略摊牌的代价。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所指:“与全球第二大同时也是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分割开来,从本质上说就是经济自杀。

综上所述,中美关系的特征一目了然:大、深、远的利益交融格局与疑、难、杂的点线摩擦叠加交错,非常难处理:一是捆绑面太大,不可能所

有事务都能求得意见一致。相反,摩擦的概率上升。二是南海权益问题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与美国的战略关切,尚未找到利益契合点。三是中国崛起导致国际格局、地缘政治变化,加剧了美国战略界部分人所谓中国挑战区域安全秩序的偏见。

中美关系当务之急是增进“战略互信”。辩证地看,信与疑,既对立,又统一;“”是相对的,“”是绝对的。中美若能彼此都有积极预期,互损可以变互惠、阻力可以变动力。反之,同床异梦,无事也生非。鉴此,两军在抑制西非埃博拉病毒扩散和打击亚丁湾海盗上的合作,堪称复杂关系中增进互信的积极因素,应由此及彼,发扬光大。

春不耕,秋无望,不付出心力就不会有收获。中美正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任重道远,难以一蹴而就。习近平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历史性的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将深入交换意见,以互信求稳定,寻求战略利益契合点,共商促进双方各领域合作的大计。可以肯定,此行是耕耘之旅、增信之旅,亦将是收获之旅,定能促进“新型大国”关系向前发展。

(陆忠伟 作者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