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转产、全力复工、智能升级——疫情下的中国制造“扫描图”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题:跨界转产、全力复工、智能升级——疫情下的中国制造“扫描图”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转行”有多快?从提出自产口罩到第一批产品交付,上汽通用五菱只用了几天时间。
返岗要多久?包车700余辆,申洲国际从四川、甘肃等14个省市安全接回1.7万多名员工。
最快速度转产、竭尽全力复工。凭借完整的供应链、较强的制造能力,中国制造正努力化解疫情带来的影响,展现出抵御风险、勇于向前的硬核实力。
转产:需要什么,就造什么
6000平方米车间改造完毕,设备完成最后调试,生产装置开足马力…… 制作外贸服装的上海嘉麟杰开始“转战”医用防护服。公司总裁杨世滨告诉记者,企业边改造边生产,目前日产量可达6000件。
在一线防疫物资,特别是医用防护服、口罩等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的当下,很多纺织服装企业纷纷转产,加入物资生产“大军”:恒天嘉华将无纺布生产线调整为医用口罩和防护服材料,截至2月13日累计生产口罩404.5万片;即发集团对原有流水线重新排列组合,一期有望实现日产6万只口罩。凭借紧密产业链配合和较强制造能力,转产企业短时间内实现量产,缓解防疫物资紧缺问题。
汽车、电子等行业的“跨界”,展示出中国制造的另一种速度。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短时间内联动供应商和经销商,快速完成无尘车间的改造和生产线调试,第一批防护口罩已于2月13日生产完成;富士康在深圳华龙的生产基地已下线量产的口罩;国机集团用9天研制出医用防护服压条机,破解防护服生产瓶颈。
正因有完整制造体系,才能支撑阶段性的高需求;正因有完善的产业集群,才能在需要的时候调整出应对的产能。转产让很多人感受到中国制造“跨界”速度,也看到了背后供应链的强力支撑。
“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也沉淀积累了很强的供应链。”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说,完整而灵活的供应链是制造业实现“随机应变”的底气,更是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关键。
复工:加快生产,加速“冲关”
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复工复产是当下很多制造企业的真实写照。
一辆辆大巴车停靠在宁波申洲国际园区。员工们登记、测体温后,提着行李走进宿舍楼。
申洲日产180万件衣服,订单排到了年底,及时复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派出700余辆大巴接员工复工,安排2000余间隔离用房,对所有厂区、食堂、宿舍定期消毒,“疫情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要想方设法渡过难关。”申洲董事长马建荣说。
“虽然公司所需的产品包装袋很紧缺,但我们积极想办法,与客户沟通后采取散装等方式。”南宁扬翔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仕芳对全面恢复产能有信心。
华电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安排留守165名建设者持续开展多个作业面施工,春节期间共完成钢筋制安160吨,工程建设稳步向前推进。
制造企业积极复产,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地各界也出台非常举措,为全面复工提供保障。
四川日前宣布已与广东、浙江建立健康检测互认工作机制,上万农民工在体检合格后实现直达返岗;天津推出跨省直达巴士、抵津场站直达巴士、日常通勤巴士3种形式的“定制包车”;杭州有关部门和企业向铁路部门提出需求,为返程务工人员开行专列。
连日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复工模式”。淘宝发布《淘宝经济暖报》显示,2月以来,每天超过3万人来淘宝开新店,其中超过2成来自线下店铺。根据2月14日用电量测算,广东已有超60%的企业复工复产。
智造:加快升级,拓宽空间
线下影响,线上弥补。制造业正通过数字升级拓宽空间,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
武汉工厂是联想目前最大、最先进的自有工厂,手机生产线物料进场、贴片焊接、包装运输等都已实现自动化。虽然疫情不可避免地带来短期生产滞后,但智能化提高了抗风险能力。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说,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已经开始部署利用5G传感与互联提高生产安全与质量。
有数字化生产,也有云上销售。
爱慕集团运用云店建立与消费者更紧密的连接,截至2月19日开通云店的线下门店数量达1894家,实现日销最高突破235万元。九阳采用电商直播、线下导购直播等模式,2月以来店铺直播销售额环比增长明显。
淘宝数据显示,2月以来,有100多种线下职业都在淘宝直播找到了新的可能,厂家直接上淘宝直播卖货的数量同比增长50%。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意识到,智能不仅代表着效率,更是对冲风险的有效手段。”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说,工信部已部署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支持运用云计算大力推动企业上云。下一步,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做好生产协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