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可:一名作家的转型路

29.07.2014  10:44
夏可可是一名知名的作家,在东莞居住了21年。因其个性鲜明、特立独行、文风犀利,成为东莞文坛的“另类”代表。

 

夏可可的油画作品。
夏可可的油画作品。

   夏可可

  出生于湖南湘潭,1992年大学毕业后孤身南下海南,辗转珠海、深圳、东莞等地,在杂志社、文化机构等单位从事文字工作。

  她自1993年来到东莞,先后出版了小说集《谁知我心》、《南漂女》,诗集《梅雨笺》,长篇小说《飘来飘去》、《一个人的爱情》及《我的情人虎子》等7部作品。

  夏可可是一名知名的作家,在东莞居住了21年。因其个性鲜明、特立独行、文风犀利,成为东莞文坛的“另类”代表。夏可可曾以张扬的“灵魂写作”出名,其标新立异的观点、以商养文的做法一度引起争议。

  近两年,夏可可在文学创作高峰期时,却执意地“卸下”文学而转型绘画,不到一年即举办画展。日前,夏可可创作的油画作品超过200幅,计划开展新一轮的展览。

  绘画对于夏可可而言,是转型谋生,更是情感抒发。

  她的作品已具有较高的水准,技法、色彩、构图都很不错的。画家是需要悟性的,夏可可具有很高的艺术领悟能力,当她由作家转型到画家,做到了无缝对接,文学的视野与思维将其绘画带到更高的层次。——资深画家罗先生如此评价夏可可的画作

  虽然做生意这么多年了,但是我并没有染上商人的气质,一直都是以真面目示人。我不是标准的商人,我更多的是个文人,所以创作与经商的矛盾在我身上并不存在。——夏可可说

   A

   在文学圈曾被视为“异类

  外界对夏可可的认识,源自于她的文学创作。夏可可不止在东莞,在全国也是相当有名的。她当年是东莞最早的中国作协会员之一,作品颇丰,出版了十多本书籍,并且有很多在文学界看来近似“颠覆”的观点,她在文学圈子里甚至被视作“异类”。夏可可主张“用灵魂写作”,拒绝文字里虚假的声音,不怕自己的灵魂被暴露,真实地反映了原生态。

  2013年初,夏可可一反作家的身份,高调地举办个人画展。当时她学习绘画才只有一年,短时间里拿出这么多作品办展览,在业界引起了不少的震动。夏可可的绘画水平还是出乎众人意料,被多数人所认可。

  夏可可所展出的76幅油画,多为特写,给人震撼心灵的冲击效果。记者看到,《梦境》系列以抽象的线条、纷呈的色彩表达了一个奇异的梦境世界。夏可可说:“我的梦境并不抽象,我的梦境是彩色的,给人以希望。除了个别作品可能比较悲观,其他作品都是明快和积极的。我希望通过有冲击力的角度,深刻地传达真善美。

  首展之后,夏可可继而在湖南湘潭白石纪念馆办展。夏可可透露,将推出一批新油画作品办展。

  为何在创作高峰期陡然转型学绘画?夏可可说:“我喜欢绘画的表达方式,可以用真实的笔墨,刻画人性本质,而且借力视觉冲击力,将情感表达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地。

  她同时坦露心声,写作很累,经常为了一个主题、一个结构或一个情景,耗费很多的精力。作品凝聚了很多心血,却没有带来多少的收益,也没改善生活的质量。即使一段时期成为了畅销书,更多的收益不属于自己的。我希望以另一种谋生手段,让自己过得更好。

  东莞文化学者林凯(化名)专程参观了夏可可的作品展。林凯说:“近两年,夏可可很执着,在基本功的学习上下了苦功,去广州美术学院进修,向教授学习,真真正正地学。夏可可对绘画充满信心,进步是很大的,不过绘画是需要时间沉淀的,尤其是技术层面要过硬,夏可可应该慢慢来,将基本功学扎实些。

  林凯认为,夏可可有文学功底,对艺术的规律掌握得比较好,在绘画上有一定的优势,毕竟艺术是相通的。转型是作者的自由,绘画也有很多的挑战,成功率很低,赚钱也比较难。正如作家写文章很好,未必可以卖得很好。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