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凉拌菜你吃对了吗?储存不当小心中毒!

13.07.2017  17:33
市区一家超市贴出了熟食尽快食用的温馨提示。 - Southcn.Com
来源: e.hznews.com

  市区一家超市贴出了熟食尽快食用的温馨提示。

  近日,广州一市民在晚餐中食用卤味后,出现头晕、口唇发干发紫的情况。送院后医生判断其为亚硝酸盐中毒,罪魁祸首或是那盘卤味。熟食、卤味、凉菜等受到不少市民的喜爱,然而,夏季气温高,如果制作、储存等方式不当,食用这些食物时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可得当心了。

  ●个案

  一盒鸡脚吃3天,导致肚痛拉肚子

  据报道,32岁的广州市民裴先生下班回家时买了点卤味,吃完后就感觉不太对劲。裴先生以为是天气太热所致,准备去洗个澡,没想到直接晕倒在了房门口。缓了一阵后,恢复意识的裴先生立即自行前往临近的社区医院。就诊不到10分钟,他的状况愈发严重,出现头晕、口唇发干发紫等情况。后来,裴先生被送到医院急诊。经查看,他被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医生怀疑是由食物致使,需马上住院治疗。

  我市也有因食用卤味、凉菜等导致身体不适的案例。如今,微信朋友圈中销售各种自制美食的微商很多。在市民张女士的通讯录中,就有好几个这类微商。看见每天微商发出各种美食图片,张女士忍不住就去购买。最近,她就因为吃了微商自制的凉拌鸡脚而让肠道遭了一次罪。“买了一大盒回来,因为味道比较辣,一次只能吃一点,剩下的只能放到冰箱里,要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就这样,张女士花了3天时间才把一盒鸡脚“消灭”掉。没想到,她出现了肚子痛、拉肚子的症状,赶紧吃了点肠胃药,症状才慢慢好转。

  ●走访

  街市商场销售的卤菜凉菜颇受欢迎

  夏季到来,不少市民喜欢到市场、商场、街边等购买熟食、凉菜等。近日傍晚,记者来到市区江北一条街市时发现,随着太阳下山,街市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不少销售熟食、卤味、凉菜的摊档颇受市民欢迎。一个销售凉菜、卤菜的摊档,一个个整齐摆放的塑料盆里,盛装了各种各样的菜品,如豆腐皮、海带、黄瓜、辣椒、莲藕、凉皮等凉菜,还有鸡脚、猪头皮等卤菜。由于凉菜、卤菜都是敞开摆放的,并无东西遮掩,不时有几只苍蝇飞过或停留在食物上。不过,这并不影响市民对食物的热情。前来购买的人一个接一个,用夹子自助挑选装入盆中称重,按重量计费。一位年轻女士一下就买了一大袋凉菜及卤菜,准备当晚饭吃。一位档主表示,这些凉菜都是当天制作的,保证新鲜。“买回去的凉菜最好当天就吃完,放在冰箱里怕会变质。我们这些凉菜,晚上卖不完的话都会倒掉。”这位档主说。

  在市区江北一家商超,记者在食品区也找到了卤味、熟食的身影。由于临近夜晚,熟食柜台内的食品已所剩不多。柜台玻璃上贴着温馨提示:“热熟食需尽快食用。冷熟食需保持冷藏并尽快食用。”一旁台面上,摆放了一盒盒覆盖了保鲜膜的熟食,如烤鸭、卤鸭脖、卤鸡翅等。食品包装上贴着标签,显示了食品为当天生产,且提示“此日或之前最佳”为当天的日期。这些食品同样吸引了一些市民选购。

  ●医生

  自制腌菜时间不足,吃了容易亚硝酸盐中毒

  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甘爱华表示,进入夏季,医院接诊了一些因饮食不当导致不适的患者,其中有个别患者或是因食用了卤味、凉菜等而导致肠胃不适。

  “夏季气温高,食物放置太久容易滋生细菌,没有保存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甘爱华指出,不少市民喜欢吃腌制食品,自制腌制食品一般要腌上10天半个月,如此一来,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不高。但是,有的市民腌制时间不足,导致食品没腌透,亚硝酸盐含量高,吃了容易导致亚硝酸盐中毒。

  此外,记者了解到,夏季人们往往喜欢把凉拌菜放入冰箱中,冷藏一下再取出食用,甚至长时间存放在冰箱里,慢慢取食。其实,这样做极不卫生。有一种病菌也可在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下繁殖,会发生与沙门氏菌所引起的极为相似的肠道疾病。

  凉拌菜到底吃还是不吃?

  营养师:夏季吃凉拌蔬菜有好处,但要保证卫生

  广东省营养师协会副会长、营养师骆金铃指出,夏季里人容易没胃口,适当吃些凉菜没有问题,一来可开胃,二来营养也比较全面。蔬菜类凉菜比较健康,由于没有高温炒过,其中含有的维生素、花青素保存较好。凉菜最好自制,做凉拌菜时,可加入亚麻籽油,亚麻籽油中含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高,有助于通血管,还可以加些陈醋,通血管效果好。

  骆金铃提醒,经过腌制的肉类亚硝酸含量高,而且含有隐形的高盐,因此,老年人及肠道功能不好的人群不要多吃。除了腌肉、腌菜以外,隔夜的叶菜亚硝酸盐含量也高,因此,应尽量避免吃隔夜叶菜。

  “卤味、凉菜等要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吃。”骆金铃说,自制蔬菜沙拉时,清洗好的蔬菜最好再用纯净水洗一遍,以免吃了生水出现拉肚子的症状。凉拌的肉、菜最好不要放太久,应尽快食用。“食物从冰箱里拿进拿出,冰箱内外温差较大,容易滋生细菌。饮食最好定量,能吃多少做多少。平时多吃纤维食品、补充维生素C,帮助身体代谢。

  文/图 本报记者陈春惠

编辑: 谢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