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食品安全要避免“毒”从口入

06.08.2014  13:19


宋武杰 绘

  本报讯  (见习记者张爱飞  通讯员唐智华)入夏以来,各地接连发生多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者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据了解,此类中毒事件多发生于气温较高、细菌易在食物中生长繁殖的夏秋季节,被感染者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特别提醒市民,冷冻肉类需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易腐败变质食材应及时冷存

  夏季温度、湿度适宜,是细菌最为活跃的季节,食物若放置不当,极易被细菌污染。为此,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专门发出夏季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市民,购买的肉类、豆制品等易腐败变质食材应及时放入冰箱保存,发现变质迹象不宜再用作食材。市民要养成定期清洗冰箱、冰柜的良好习惯,及时清除霉菌,保持冰箱、冰柜清洁卫生。冰箱内存放食品不宜过满,要定期除霜。蔬菜、水果类食品宜冷藏保鲜,与生肉、生鱼等要分开保存。即开即用等盒装包装食品,开启后应及时冷藏且不宜久存。烹调好的食物在室温存放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剩菜、剩饭等要及时冷藏,冷藏时最好用保鲜膜包好,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确认无变质并彻底加热杀死细菌。

  选购食品应到正规超市市场

  市民在选购食品时,应选择储藏条件较好、符合卫生要求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要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涨袋、胖听)等现象。食材要洗净,并且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要生熟分开。加热烹制的食物要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吃现做,可适量加入生蒜或醋杀菌。不吃或少吃生食海产品。外出就餐应选择有证餐饮服务单位并索要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动态等级评定高的餐饮单位就餐。烧烤食品原料储存条件不当,容易腐败且烧烤加工中可形成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建议慎食,特别是不要贪吃无证摊贩烧烤。

  煮熟煮透可杀死致病菌群

  据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介绍,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沙门菌属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属,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鸭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较为多见,多种家畜、家禽、鱼类、飞鸟及野生动物的肠腔及内脏中都能查到此类细菌,尤以肉类、蛋品、乳类较易受污染,人进食后易造成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则广泛存在于海鱼、海虾、海蟹等海产品,以及咸菜、腌肉等含盐较高的腌制品中。上述两类细菌的生存能力都比较强,但对热极敏感,食物加热煮熟煮透就能够将隐藏其中的此类菌群杀死。

  另外,市民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就餐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保留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同时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