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外事办女翻译帮扶贫困村 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07.12.2015  10:58
1987年出生的巫宇是梅江区人,2013年前在广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担任越南语翻译。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之后,她凭借着会讲客家话的语言优势和为家乡人民出力的心情,驻扎到五华县转水镇长源村。

巫宇向广源小学的体育老师了解新建球场使用情况。(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李艳良

        人物档案:巫宇,广州市政府外事办驻五华县转水镇长源村干部

  驻村心语:单靠一个帮扶单位的力量,很难完全摘掉一个村子的贫困帽,要以帮扶单位为杠杆,撬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扶贫工作中。

  1987年出生的巫宇是梅江区人,2013年前在广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担任越南语翻译。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之后,她凭借着会讲客家话的语言优势和为家乡人民出力的心情,驻扎到五华县转水镇长源村。

  刚刚入村,看到孩子们赤着脚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跑步,巫宇和广州市外事办的扶贫小组成员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要为孩子们做些什么。随着征求村民意见、项目可行性调查、估测预算等一系列行动的开展,2014年秋天,长源小学灯光球场动工建设了。最初因为资金不多,巫宇的想法很简单:在操场上铺设一层天然草皮,让孩子们不再赤足于黄泥地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听闻五华县国土局正在组织搬迁,而该局在县城有一块人工草皮的足球场,巫宇和村干部不仅向帮扶单位领导争取支持,还多次到县里沟通,终于成功争取到那块草皮的“使用权”。巫宇说:“球场的草皮、防护网、照明灯等设施都是我们单位争取过来的,折算成资金约78万元,加上我们单位自筹的20万资金,球场的建设比原来预想的更加完善漂亮。”如今,球场已建成并对外营业,成为长源村集体收入的一部分。

  除了长源小学的灯光球场,长源村的文化广场、村委楼等项目的建设,都是帮扶单位、乡贤、村民、行业帮扶各方力量融合的结果。据了解,广州市外事办目前共为长源村筹集到扶贫资金近805万元,其中单位自筹约278万元,其他财政资金、行业资金和社会资金近527万元。

  两年多的驻村工作让巫宇的生活习惯有了不小的改变,高跟鞋被束之高阁,运动鞋、平底鞋成了出行的不二选择,以前出门要花时间考虑衣服的搭配、发型、妆容,如今素面朝天。“以前穿梭于各种外交场合,现在面对的是淳朴的村民,不能用从事外交工作的那一套,你只能自己去适应他们。”巫宇说,跟村民沟通要讲实在话,直接问他们“你现在的困难是什么”“你希望我们怎么做”,了解他们的诉求。

  村道硬底化、三面光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维护、水井开凿、协助成立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优质水稻和花生示范基地、组织多次贫困户技能培训、设立垃圾回收处理专项资金、长源教育基金以及保障性经费……根据村民的诉求和贫困村实际,巫宇和她的帮扶团队逐一实施各类帮扶项目,使长源村119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