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接受外媒采访:物之不齐 物之情也

23.09.2015  03:00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说道: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国与国之间的确存在相互不理解的问题,但这就是生活。既然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制度、发展水平、生活方式,那就肯定会存在一些相互不那么好理解的事情。但是,我认为,一切看上去不可理解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要想去理解并努力去理解,而不要排斥。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句出自儒家经典《孟子》的话,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都曾引用过。经典的语录一再提及,中国的精神一直不变。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物有千差万别,这是客观规律。对此,朱熹解释为:“孟子言物之不齐,乃其自然之理。”世界上的事物各有差异,这就是造物者的自然情况。

引申来看,这样求同存异的态度、这种包容并蓄的精神,正是从传统的经典角度、以哲学的理论高度,释读了当前我们所强调的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观。

这个世界,绝不会因为到处雷同而精彩,只会因为差异互补而丰富。

比如,从文学上看:

唐诗殿堂,正因为有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大气磅礴、瑰丽奔放,又同时有着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的沉郁顿挫、悲怆忧思,才更立体咏叹出大唐气象。既有张扬恣意、风流高歌,又有生民疾苦、缓歌低回。

诗仙”的豪迈出尘与“诗圣”的深沉入世,是一个 健康 文坛同时需要的两面不同旗帜。

再比如,从政治上看:

唐太宗朝堂里的“房谋杜断”,是李世民堪称“左膀右臂”的两位宰相。房玄龄善于谋策,杜如晦善于决断,所以说“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房、杜二人不同的性格特色与智慧特长,如“笙磬同音”,协调互补,完善着初唐政坛。

又比如,从音乐上看:

中国最古老的弹弦类乐器琴与瑟。琴的音色清丽,有“泠泠七弦上”之幽古;瑟的音色华美,有“一弦一柱思华年”之丰富。

当琴与瑟齐鸣,琴便如冷月一弯,飘逸出尘,瑟便如彩云满天,华丽铺张。二者协奏,相得益彰,如彩云追月,如阴阳和鸣。所以才从此有了“琴瑟和谐”这个成语。

我们的耳朵能接纳不同的乐器性格,我们的世界能安放不同的人事脾性。

更比如,从思想上看:

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两家学术思想,就是儒家与道家,而这两家学说,在很多地方又刚好是形成反差的。

儒家强调入世,道家主张出世;

儒家要在积极有为里体现担当意识,道家是在清静无为中实现超脱精神;

儒家如大地上的行旅者,脚踏实地而忧国忧民,道家如天空中的翱翔者,放眼宇宙而顺其自然。

中国易道哲学的黑白两色,正如儒道二者,阴阳互动、平衡既济;

中国人的心灵构建,也需要社会秩序和个体自由的同时兼顾、协调共济。

那么,从文明上看:

世界上的文明形态,既各具特色之法,也各有共通之处,多元并存、协调发展,才是中和天下的发展大道。

何况,人类社会文明形态之间,无论是中华文明、西方文明还是伊斯兰文明甚或其他文明类型, 必然是共同点大于差异性,所以理应相安比相斥更容易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孟子告诉我们,不必再把差别看成是异类,应该把差异看作是补充

就像中国文坛以笔墨告诉我们的,可以魏紫姚黄、各有千秋;

就像中国政坛告诉我们的,可以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就像中国音坛告诉我们的,可以八音克谐、琴瑟和谐;

就像中国学术告诉我们的,可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那么,文明国家之间的共存之道也早就通过争战的两败俱伤与和平的相安久存告诉我们,可以求同存异,可以协同发展。

而中国文化的传统特质就是:百家争鸣,多元并存。

(文 / 曹雅欣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