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办幼儿园转型做建筑,外来工王海燕:“一家老小是我吃苦的动力”

01.08.2017  18:31

瘦弱的王海燕和丈夫一起承领室内抹内墙、贴瓷砖等包工活。

  ●王剑/文、图

  身高1.48米、体重不到90斤的王海燕,瘦小的身躯下,蕴藏着强大的能量。临近不惑之年的她曾经做过“深漂”,办过幼儿园,这些年却干起了跟水泥沙石打交道的建筑及装修活。

  王海燕来自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距离梅城百来公里。上世纪90年代,她怀揣梦想到深圳打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还是 “深漂”一个,于是索性回家创业,办了一个幼儿园。她的青春阳光、柔美豁达和能歌善舞,很受孩子喜爱,也深得村民的信任。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入园的孩子逐渐减少,幼儿园的经营受到了限制。随着子女的出生和公婆的年迈,丈夫做建筑师傅工的收入又不高,家庭经济捉襟见肘。海燕陷入了事业和家庭的两难选择。

  为了给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2006年,海燕忍痛放弃了心爱的事业,随丈夫来到梅城承领建筑及装修的活。刚开始,跟着作为泥水师傅工的丈夫在工地做小工,搅拌砂浆、搬运砖块,全都是重体力活,海燕累得苦不堪言。为了尽量减少海燕的劳动强度,丈夫转向承领室内或套房的抹内墙、贴瓷砖等包工活。在丈夫的关心体贴下,海燕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实现了由园长到建筑工的转型。对此,海燕坦言:“为了让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过得好,再苦再累我都不怕。”由于丈夫技术过硬、为人朴实,深得包工头及建筑装修公司的青睐,夫妻俩有了优厚而稳定的收入。

  虽然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让老小留守在老家,但是海燕夫妻俩并未就此“甩手”,而是时时惦记着家里。每逢大小节日及每隔两个星期,他们都要回家探望,寒暑假则把子女接到梅城来。海燕的想法是:“把孩子接到城里来,既可让他们感受城市生活的美好,开阔视野;也可利用城市的”资源“活跃孩子的思维及提升胆量、增长知识。”儿子三年级时,她更是不惜花上昂贵的学费把儿子接到梅城的一所私立学校就读,并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经常跟老师沟通,每天放工回到家,哪怕累得喘不过气来也要监督儿子的学习。周末,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海燕也有意拉着儿子来到工地干活。所以,儿子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父母的辛苦,学习特别自觉,成绩也很优秀,还在一篇日记里写道:“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是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

  在几年前梅州市政府组织的一次有关部门、团市委与外来工的交流征集意见会上,海燕作为优秀家长代表发自肺腑地建议:“我们很庆幸能在梅州这方热土上谋生做事,希望梅州的发展欣欣向荣,这样,我们会有更多赚钱的机会和空间;但我们的后顾之忧如孩子的读书、成长以及我们的生活保障是否也能享受到梅州市民的待遇,同享发展的成果?”一席话说到了点子上,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很快,梅州市政府有关外来人员落户方面的政策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前几年,夫妻俩有了一笔积蓄,足以按揭买房置业。但纠结也来了,在梅城买房,二老怎么办?老人坚决不肯到梅城住。不买吧,眼看同伴们都成“城里人”了。海燕由衷地说:“丢下老人,自己带着孩子过城市生活,我于心不忍啊!”最后,夫妻俩在村里建起了一幢四层半的楼房。夫妻俩的同甘共苦、孝老爱亲也赢得了村里人的啧啧赞誉!

  “有付出,就有收获;有梦想,就会有不竭的动力。而今,二老身体健康,儿女乖巧懂事、成绩优秀,这正是我想要的幸福!”海燕说这话时,一脸的满足。

编辑: 马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