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外语学院协作组第30届年会广外召开

09.11.2015  19:14

11月6日,全国外语学院协作组第三十届年会在广外召开,这是广外建校5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16所协作组外语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党(校)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及研究生处主要负责人共70余人出席年会,河北外国语学院、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西安翻译学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等4所学校应承办学校邀请列席会议。广外校党委书记隋广军致辞,校长仲伟合作专题发言。

隋广军致欢迎词

隋广军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国家急需一大批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是外语院校责无旁贷的任务。广外作为广东首批六所深化自主办学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一直在人才培养机制、人事管理机制、科研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着不懈的探索,期待利用年会之机与兄弟院校充分交流,携手为培养高素质国家化的人才共同努力。最后,隋广军对各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预祝本届年会圆满成功。

修刚(上图)、陶坚(下图)主持后两个阶段会议

开幕式后,年会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和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主持,各高校代表相继发言。

仲伟合作专题发言

仲伟合代表广外就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言。他强调广外教育教学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高等教育教学国际化开展,注重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的融合,着力培养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此,学校构建了校校、校企、校政、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广外着重提升本科教学的质量,致力于内涵式发展,并于今年迎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推行了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导师、修学年限的学分制改革。广外以“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为引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创新体系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为建设平台,全力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广外牵头成立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广东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集学术创新体、高端智库、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交流对话四大功能与目标于一身的中国特色高校新型智库,力争提供高质量的智库产品,更好的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分享了北外在非通用语种方面的发展心得;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则通过介绍上外的“多语种+”计划为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结合国际关系学院的实际情况介绍了自身的管理模式;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刘峰则从军队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的角度与在场代表分享了经验;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袁南生着重强调了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价值导向上的科学性;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结合天外的情况,提出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他兄弟院校的领导也都各抒己见,分别介绍了各自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在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29届年会上,广外发出了《推进全国外语院校“校校协同育人”的倡议书》,得到了全体与会代表的一致响应。为加强外语院校之间的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届年会上,广外提议协作组成员高校之间签署《全国外语院校协同育人意向书》,得到了各成员高校的积极响应。协作组成员高校共同签署了《全国外语院校协同育人意向书》,就学生交换学习和学分互认,组织外语院校学生共同进行实践性活动,组建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共享课程平台,以及共同建设科研合作平台,开展合作研究等方面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意向书的签署有力地推动力协作组成员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有利于共同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和复合型人才的质量水平,对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有重要的意义。

袁南生致闭幕词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袁南生致闭幕词,他表示,本届年会上各个外语院校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这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沟通交流,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实现了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获得圆满成功。会议期间,协作组成员高校签署了《全国外语院校协同育人意向书》,有利地推动了协作组成员高校之间的深入合作,有利于共同提升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和复合型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对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有重要的意义。在致辞的最后,袁南生代表兄弟院校对广外建校五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广外为这次年会的顺利举办所做的精心准备表示衷心的感谢。会议确定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31届年会将于2016年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举行。

与会人员合影